影像背后流泄而出的配乐原本就是不自然的东西。
与恋人依依不舍分别时,传来的是平静的音乐;交通工具加速开始疾驶时,响起的是有速度感的音乐;华丽的格斗场面就搭配豪放有力的曲子。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类似这种为了带起电影气氛的配乐被称为“ 戏外音乐”( extradiegetic music )。
如果希望以合乎现实的形式拍摄,电影里几乎不会在配上音乐,只能听到咖啡店或餐厅背景音乐所播放的古典乐、在商店街店家门口传出来的歌谣以及出场演员自弹或自唱的声音。这类自然流出的音乐被称为“ 戏内音乐”(intradiegetic music )。仅有“ 戏内音乐”时,完全不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所谓的电影配乐乃是“ 戏外音乐”与“ 戏内音乐”的统称,但大多是指前者。相反,后者往往被视为音效。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音乐,如何呈现才能让人不会觉得虚假、不协调?针对这个问题,作曲者往往要费尽心思。
虽然电影配乐必须避免不自然,但也不表示只要制作出忠实反映影像内容的音乐就好了。
我并不喜欢太过制式化的做法,比如哭戏就用悲伤的曲子,或浪漫的场面就得搭配甜美的音乐。这种做法代表音乐只是依赖、附属于影像的产物而已。我不希望音乐只是原封不动地仿效画面,且绝不能沦为影像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