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育儿思想认为孩子的教育从七八岁开始为宜,还有就是认为育儿过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我坚持认为,教育孩子,一定要与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步,这是我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所以,我的教育理念在世人的眼中荒唐至极,用我的这个理念可能将孩子培养为天才吗?按当时的主流观念,显然是不可能的。
小卡尔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表现得优于一般的儿童,此时人们却认为他的才能是天生的,并非教育的结果。这让我无可奈何。前面我说过卡尔出生时并非天资聪慧,这里我想向诸位描述一下他出生时的某些细节。
“这简直就是一个白痴孩子”,一般人看小卡尔第一眼的印象就是这样。生出这样的孩子,我当时心情也很糟糕,低落、伤心。但这毕竟是我生的儿子,我是无能为力改变这个事实的。小卡尔的出生并不顺利。卡尔属于早产,比预期提前了一个月,他还未得到母亲子宫充分的孕育便突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了。更不幸的是,他出娘胎时被脐带缠住了脖子,差点窒息而死,后经医生的及时抢救才活了下来,这是个奇迹。但幸运存活下来的小卡尔仍然四肢抽搐,呼吸困难。当时医生忠告说:“孩子幸运存活下来了,但明显先天不足,他的大脑看起来发育不健全,以后的事情我们说不好,可能会比现在更糟糕。”
确实,刚出生的日子里,我和妻子都以为小卡尔就这样了,他的未来是黯淡的。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显示出具有任何一种天赋的迹象,反而连本能的反应都极为迟钝。他不能像其他婴儿那样主动地寻找母亲的乳头,只能靠母亲把奶挤出来一点一点地喂他。看着儿子的这种情形,我既伤心又着急,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为了儿子的成长能够与同龄人同步,我决定仍然按计划进行早期教育的试验。我想,既然这孩子先天不足,天资不佳,那么就一定要尽力使孩子的禀赋发挥出八九成,甚至更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的教育就要与他的智力发育同步进行。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呢?解释这一点,我们要从儿童的潜能谈起。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种能力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能,潜能就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特别的禀赋,而并不是天才独有的。比如,这里有一棵树,如果按照理想生长状态来说,可以长到30米高,那么我们就说这棵树具有能够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要达到理想状态是很不容易的,一般而言,只能实现孩子潜能的六成或者七成,多则八成、九成。当然,教育的理想就是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最好使其发挥达到十成。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出这种潜能,就一定会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可惜的是,人们的这种潜能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天才极少的原因。话说回来,如何培养更多的天才呢?重中之重,就是及早地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合理引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禀赋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