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高手隐于市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老愚

文章界经常会变戏法般捧出几个或男或女的天才,供寂寞的人们追逐,也乖巧地呼应着这个渴望文化的太平盛世。

即使如此,横行于市的却是一些卖嘴皮的,借助人脉关系,他们成名迅捷,斩获最丰。说话总比写文章方便,更不用说,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肢体语言,及其貌似儒雅、庄严的扮相,极易俘获需要“文化奶妈”的观众。卖弄知识成为学者,贩卖心灵鸡汤,可以跃升为大师。

在这个时代,写文章的最为不堪。因为读书变成了苦役,而观看成为不可或缺的娱乐。

我有时想,能有人一字一句读完自己的文章,作者应该发报酬给他才是。

写作和思想沦落为团伙作案,全面侵入无辜读者的大脑。一个真正的文字工作者,若不屑于拉帮结伙,进行洗脑式推销,便必然居于一隅,文字与人一样寂寞。

上海出了不少闲笔作家,风花雪月,吃喝拉撒性,皆有专擅之才。

有敢言之誉的胡展奋,其记者名声遮蔽了随笔家的光芒。尽管他在《新民周刊》开专栏时日颇久,文章常被窃选传播,但却一直不为人所熟知。

知识,趣味,见解,好文章应有的皆有。读展奋兄的文章,给予人的享受几乎是全方位的:声色俱全,荤素相间。行文如飞舟,举重若轻,飘逸俊朗,文字在他手里忽而做炮弹和匕首,忽而为白云和清风。人情世故烂熟于心,故观世相如探囊取物。

他的文章带有记者职业赋予的特质:敏捷,敏锐,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问题,不仅于此,其分析问题的方法令人叹服,其思维路径让人有匪夷所思之叹。一桩貌似寻常的事情,经他琢磨,便生出别样的意味来。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生经验,被他信手拈来,即成佳酿。相比于那些喧嚣在上的八股时评,展奋兄的文章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人性之味,吸引人必欲读完而罢休——因为往往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似在情理之外,其实就在情理之中。人性的丰沛决定了其文字柔韧的质地,洒脱的勇气又使文字充满正义感和力量。

可信,有力,到位。

作者继承了鲁迅自由风的杂文传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醇厚,辛辣,回味无穷。作者的自我意象,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赤子之心,忧愤其文。快人快语,中气十足,明亮得足以灼伤坏人的眼睛。

展奋兄的文字早就会心,托诗人胡赳赳的福,与其在沪上结识,一见如故。去岁中秋节前再聚,一喝便醉。在饭店大院的石凳上呼呼睡去,他执蒲扇在我周边巡视,防止蚊虫窜访。待我睡实,始运回宾馆,独自将醉鬼搬进屋里,摆正,开窗。半夜酒醒,枕边有毛巾待命,床边有脸盆伺候。

那次分别,车过蚌埠,收到他鼓励的诗句,现妄改后两句奉还:淮河汤汤,钟鼓锵锵。兄之文章,不可限量。

2012年3月25日北京春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