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迷茫的中国

历史总是令人叹息 作者:肖刚


  

1911年的武昌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社会的一次真正的大变革。清王朝在这次真正的革命中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却没有改变,革命带来的不是人们初期所设想的一个推翻清朝政府后的和谐,安宁,自由的社会,这时的局面显得更加混乱,北洋军阀们更是各自为政,争抢地盘,哪管什么制度不制度,民生不民生,一小撮曾经的维新派反而在这时又跳了出来,认为帝制才是中国最合适的制度,于是复辟的浪潮又涌动起来。中国现代化改革路程之漫长可谓是世界上少有的。从1840年国门被打开以后,我们就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先进性,一直到这个普遍的真理被国民所接受,我们走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是曾经凌辱过中国的帝国主义怎么可能坐视中国的强大呢?扶植军阀只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个权宜之策。随之而来的民国政府也只不过是欧美帝国在中国的新的代言人而已。中国的社会制度表面上是转变了,但是至于中国的真正统治者,依旧还是没变。统治者已经不是原来的皇帝了,但是谁掌握的军队多,谁的实力强,谁依然是中国的“皇帝”,只是名字改了一下,叫“总统”而已。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的革命志士也在寻找救国之良策,但都失败了,一次次的救国运动反而成为了他人登上权力顶峰的垫脚石。回首这几次革命,武昌起义可谓是成功了,至少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废除了帝制,这毕竟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没有实现它建立之初的目标。我们不禁要反思,固然有外国势力的干涉,但是在我们民族内部,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世代影响着我们,集权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我们仅仅靠西方传播进来的思想就想去解决本质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事情?况且在我们国家自己的发展路上,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概念,岂是西方文化所能颠覆的?是的,我们在20世纪初落后了,于是我们开始模仿他人的改革。尤其是日本改革的成功对中国是一个不小的震动,我们就去学习了。在清末的时候,我们也曾仿效日本的君主立宪,后来这个改革失败了。随后去追随着西方,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可是我们的国情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我们从来就没有去反思过自己,我们只是觉得别人的都是好的,一味地去学习,去接受,可是如此之大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岂能一下去改变?尤其是君权文化在中国早已被合理化了,可是今天突然被推翻了,而且没有合适的理由,只是一味去宣扬西方社会就是这样的,他们没有什么,我们也应该没有什么,真是一个可笑的理由。即使有一少部分人可能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如此大的中国,他又怎么能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呢?一个靠不住的理由,一个永远无法宣扬的精神。中国人在最后还是恪守了传统,所以每一次改革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包括辛亥革命。民众只知道改朝换代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去改朝,改过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还以为像当年的李闯王一样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所以大家的生活依旧,改革变成上层人物的政治游戏。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清政府的几次维新都失败了,这注定了它灭亡的命运,但新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没有像日本、英国一样使中国也走上富强的道路。在这期间,中国的工业在新思潮的推动之下,有了一定发展,尤其是“一战”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欧洲的战争,无暇顾及东方,这就给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机会。当然,一个国家的工业要很好地发展还是要靠它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国处于这样一个特别的政治环境中,工业的发展也就是昙花一现。当“一战”结束以后,中国也进入到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统治之下,民主思想已经消失殆尽,官僚资本依靠掌握国家政权逐步在中国强大起来,可是这不是为了国家而强大,是为了一己私利。所以,辛亥革命尽管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现状,但是在革命的旗号下,依然沿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道路在往前走。没有给国家带来富强安宁的革命竟然被历史上的少数人称之为成功的革命,我们不禁为之慨叹。直到1949年,我们的国家才算是真正掀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民主被真正地实现。而之前的一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惋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