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才子佳人梁思成与林徽因

美国顶级大学传奇 作者:丹尼·冯


  

梁思成和林徽因均出生于名门大家,一个是梁启超的儿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女儿。他们的父辈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政坛上留下了耀眼的一页,而他们却在中国现、当代史的建筑学坛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梁思成1901年生于日本东京,1911年随父回国,1915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林徽因1904年生于中国杭州,1916年入北平培华女中。他俩相识于1918年,恋爱于1922年,1924年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俩不堪于中国建筑史由外国人撰写的屈辱,决心写出中国自己的建筑史,为此他们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于1927年毕业。1928年3月,他俩在加拿大渥太华喜结良缘,婚后漫游欧洲考察西方建筑,以对实景的审美体验,“复习书本知识”。在游历中,他们有感于西方古代著名建筑和名城的保存状况,决心为保护中国的建筑文物和名城而努力。1928年9月,他俩受聘于东北大学教授之职,共同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为了实现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写的理想,在林徽因的支持下,梁思成于1930年首先完成了作为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雕塑史》,在美术界创造了一个“门外汉”的奇迹。

1931年,林徽因因肺病卧居香山并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同年,梁思成因东北时局动荡辞去东大建筑系主任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他俩在北平加入了由朱启钤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全力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之中,开始整理古籍,求教名匠,实地考察,调查测绘,纵横南北,足迹村野,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爬高就低,舍生忘死。他们不仅调查了河北蓟县的辽代建筑独乐寺,合作撰写了《平郊建筑杂录》,而且打破日本人所谓中国已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及要看唐制木构唯去日本奈良的断言,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寻觅、发现、鉴定了山西五台山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正是凭借着他们执著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得营造学社当时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测绘的许多古建筑图纸均达到了国际水平,令国外学者刮目相待,也使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纳入了科学的轨道。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人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瞄准了中国建筑界的名人,邀请梁思成出席会议。为了不当日本人的汉奸,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他俩决定放弃良好的治学环境,携一家老小逃往长沙。在敌机轰炸的炮火中,他们死里逃生,从住宅被毁的废墟中于1938年逃至昆明,并在昆明恢复了业已解散的营造学社的工作,组建了营造学社西南小分队。1939年,他们为躲避日机的狂轰滥炸,迁往没有医院、没有药店、没有电灯、没有营养品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乡村。在低矮、阴暗、潮湿、破漏、蛇鼠出没、臭虫成群的陋室中,在贫病交加及其变卖手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他们拒绝美国学校、机构、友人盛邀他们去美国工作、治病的美意。在“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死也要死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的爱国忧患中,在凤凰涅槃、超越生命和“向死而生”的崇高理想中,他俩于1944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及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实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要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夙愿,向世人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文化的历史风采。

1946年,他俩带着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的职业使命感,为了尽快地培养中国的建筑师和人才,于1946年返回了阔别9年之久的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在“住者有其房”的民生思想与文理科结合的“体形环境”教育实践中,他们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建筑英才,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他俩以无限的激情拥抱新时代的曙光,于1950年率领清华国徽设计小组的全体成员,成功地完成了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任务,并获得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的通过,将他们领导和参与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1951年,他俩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1952年在梁思成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工作的同时,林徽因在病榻中承担了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解放初期,为了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的位置与规划,为了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他俩专门合作撰写了《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等文章,为保护人类的珍贵文物而呼唤,体现了追求真理的无畏勇气。从留学美国开始的30多年里,他们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为中国的建筑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然而当人民英雄纪念碑尚未落成的前一年,林徽因却因疾劳过度,于1955年4月1日过早离开了人间。此后的梁思成虽然在1958提出了“新而中”的建筑创作论点,在1963年提出了“整旧如旧”的古建筑维修原则,但是也在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漩涡中,在十年浩劫的摧残中,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北京城墙荡然无存的悲哀中,于1972年1月9日匆匆告别了人寰。

梁思成与林徽因不仅是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也是一对互尊互爱的夫妻。林徽因对梁思成的支持和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理解和爱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他们情缘一世,谱写了一曲现代东方的爱情乐章。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生是绚丽多彩的一生。如果说没有梁思成就没有林徽因的话,那么没有林徽因也就没有梁思成。如果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最为准确的话,那么称林徽因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含多才美丽而不寿之意)比称她为“建筑师”更加恰当(因为林徽因超群凌空的鲜明个性似与群体协调的“建筑师”的性格囿限有一定的距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