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冯玉祥为阻挡张作霖南下,用水雷封锁天津大沽口。英美日以辛丑条约为依据,认为冯玉祥违约。此时恰有日本驱逐舰接洽入港,没谈拢,遭冯玉祥袭击,日军炮轰大沽口。随后,英美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履行辛丑条约规定,引发北京师生的愤怒抗议。
3月18日,执政府卫队向请愿师生开枪,清华近30名学生受伤,物理系学生韦杰三,当场惨死。这就是“三一八惨案”。后来,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从这天开始,清华反对外族武装威胁的斗争,拉开了帷幕。
1931年“九·一八”深夜,清华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教授得了一个儿子。吴太太满怀喜悦,但第二天丈夫来探望,却是满脸忧郁。吴院长悲愤地说,就在儿子出生的时候,日本人攻占了沈阳,孩子这个时候出生,就叫他“惕生”吧,如果不警惕,不反抗,我们迟早会亡国。
1932年元旦,日军围攻锦州,张学良撤军入关,东四省沦陷。国势如此危急,国民党不得不请蒋介石复出,促成蒋汪联袂进京,同仇敌忾。但上海战役还是失败了,这让蒋介石痛切地意识到,必须卧薪尝胆,才能最终击溃日军。在随后的长城战役中,刘汝明中将痛击日军。清华物理教授叶企荪,坐着私人汽车,一直慰问到喜峰口外的前线工事。但蒋介石却狠下一条心,为避免提前激怒日军,镇压了抗日示威。
这一年夏天,清华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发表毕业致词,强调“奋斗”、“续学”、“耐劳”。与此同时,清华法律系组建完毕,宗旨是:“造就社会上应变人才,挽救历来机械的训练之流弊。”这年秋天,清华第一次膨胀招生。
尽管北京战云密布,可20世纪30年代依然是激愤和情趣并存的年代。那个时候,清华篮球场上盛行“斗牛风”,运动员不按规则,随心所欲,乱压乱抢。
那个年代,爱情依然缠绵。清华图书馆的一张桌子旁边,一段爱情正在培育,缠绵中还演绎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爱情的男主人公是清华外文系研究生曹禺,那部伟大的作品,是话剧《雷雨》,它让曹禺一下子超越了欧阳予倩、田汉、丁西林、洪深、李健吾以及这之前一切套用和翻版西方话剧的老一代剧作家。
1933年初夏,曹禺毕业在即,但北京形势险恶,清华免除应届毕业生的期末考试,以全年平均分评出毕业成绩。不过,曹禺没有马上告别母校,而是泡在了图书馆里。
他当时写了很厚的东西,都铺在床垫子下,这都是《雷雨》的原稿。《雷雨》他酝酿了5年,在这5年中,他创作激情迸发的时候,都是和清华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的。
——曹禺之女,中央歌剧院编剧万方
曹禺有时跑出图书馆,奔向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当他喝足了万泉庄引来的泉水,才忽然想起来,已经一整天没喝水了。
1933年夏天,京郊硝烟渐退,气氛日趋缓和,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剧本《雷雨》,在清华园问世了。1935年,《雷雨》在天津日本租界首演,一直演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