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与面子成正比,要想获得成功,有时就需要低下头,舍下面子。
很多人都是因为一时的抹不开面子,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其实走出这困境也很简单,只要能低下头,放下自己的面子就行了。人生就是这样,要想活得自在,总要学会妥协,把丢脸当成一种磨炼。请记住,成就往往和面子成正比。
楚汉相争时的楚霸王项羽,就其个人能力而言,刘邦远远不是他的对手。的确,如果一对一地进行比较,刘邦与项羽不但家族背景有天壤之别,个人素质也不可同日而语。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攻城则城池皆破,杀敌则敌胆尽丧。而在整个举兵灭秦和楚汉相争的过程中,没有一条计谋是刘邦自己想出来的,没有一座城池是他自己攻下来的,也没有一场战斗是他亲自指挥的。然而,刘邦最大的长处就是会笼络人心,善待和善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曾和群臣讨论过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而自己为什么会得天下。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很有才能的人,我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所以我能得到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能不失败吗?”
谁都知道,项羽是败于张良、韩信、陈平之手,而韩信、陈平原本都是项羽的人。韩信发家晚,直到项梁的军队渡过淮河后,他才带着宝剑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还只是千军万马中的一个小兵。项梁失败之后,韩信又跟随项羽,可是由于他是一个小兵,没有人注意到他。然而韩信的机遇在于,项羽见他比一般的小兵强,就封他做了个执戟郎,跟随着将军,站在帐幕之外。他也曾向项羽献计,但因为人微言轻,项羽不但没有采纳,还辱骂他“胯下之夫”,这就使得韩信看出项羽不是能成大器的人。后来在鸿门宴上,当他看到刘邦低声下气地向项羽求情,便可怜起刘邦来,觉得刘邦当时的情境与自己钻裤裆的情景非常相似,由此对刘邦有了几分同情,而且看准了刘邦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准能成大事。
后来刘邦做了汉王,像充军一样被项羽逼着去了汉中,韩信认为投奔一个失势的主人准能得到重用,便决心投靠刘邦,并且在途中得到陈仓有一条密道的消息,从而为刘邦以后暗度陈仓提供了重要帮助。
项羽不知道好花还得绿叶扶,不知道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依靠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凭着自己的好恶,凭着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伙伴一步步推给了自己的敌人。项羽总认为一个人必须守住自己的面子,所以他死抱住自己是名将之后,看不起流氓出身的刘邦,更看不起刘邦手下那群布衣出身的将领,这为他的骄傲更添砖加瓦。所以他对这些人驱之如狗。在这一点上,他和同样骄傲的关羽一样,在乎自己的面子。所以在垓下之围时,他想的只是“时不利兮”,及至乌江边留下“不肯过江东”的记载。可以说,项羽之死,害死他的不仅仅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抹不开面子。
与之相反的刘邦,却能不顾面子,撒泼耍赖,流氓行径一个不少,更重要的是他能放低面子,所以他能聚起一支能干的团队,从弱小一步步地步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