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工作只是赚钱养家,自然是少干活、多赚钱才是理想状态,在这样的心态下,遇到困难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推卸责任,巴不得有人主动来承担困难。
事实上,这样的心态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甚至有人说“要永远把犯错误的机会留给别人”,事实上,这也意味着把承担责任的机会留给了他人,也把“取得成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
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这正是为人处世的要义所在。
工作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工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价值的体现不是每天喝茶看报能实现的,而是如同我们学生时代解方程式一般,一步步实现结果的过程。试想想,每个孩子在满头大汗达到结果时,那是怎样的骄傲激荡胸口?
可是在职场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事我办不了,超出我能力范围了,还是交给别人来做吧!”
究其根源,这一心理的出现在于没有认识到工作对于个人的重大意义,我们都知道个人能力是工作的基础,能力的体现在于工作成果的展现,能力的提升依靠什么呢?依靠的不断超越自我,能力的锻炼依靠的是不断的克服工作中那些看似超出自我能力的“事”。
如果一个人每天所从事的工作都只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只是平淡如水,很难想象他的激情能够持续燃烧多久,他的能力依靠什么得以提升,他的价值怎么才能够得以体现。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举国上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都在缅怀那段艰难的历史。回想一下,当年的英烈们是如何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吧!爬雪山、过草地、反围剿……一边是大自然带给战士们的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另一边是严峻的国内生存环境—国民党几次叫嚣着要把共产党消灭在萌芽状态,地上是雪山草地,空中是飞机空袭,肚子里是草根树皮,武器是大刀长矛……
然而,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想到的不是投降、后退,而是坚持克服困难,团结一心去解决困难。于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就在一场场艰难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在残酷的战争中逐渐壮大,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星星之火才成为燎原之势。那些带领大家克服革命工作困难的领袖们成为了至今人们依然学习的榜样。
而反之,革命的另一面,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军事指挥者在遇到困难时,在工作面前表现出来的则是另一种态度,是推诿、逃避。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除了民心外,一边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边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其原因在于双方指挥员的担当精神,敢打敢拼精神的差别。
试想,如果当初红军的指战员们在面临那样艰难的条件下,首先想到的是退缩,那么我们恐怕也没有今天的中国。
今天,我们不必面临枪林弹雨,没有雪山草地,也不会啃树皮吃草根,我们甚至要面对的只是一个表格,一个文档,一次谈判……这些算是困难吗?
然而,就是在我们身处空调办公室,享受着公司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所要做到的甚至仅仅是完成分内的工作。如按时上下班,我们有人依然会把这当成困难,恨不得由公司供养着,只是凭空得钱罢了。至于遇到困难时,大多数人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克服困难,往往选择的是逃避,选择的是寻找理由和借口。对于这一类人而言,工作变成了处心积虑的寻找借口、推卸责任,他们会抱怨同事、埋怨上司、迁怒下属,但从不反省自我。
要知道,这样的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依然原地停留。
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就消失,推卸责任的结果只能是让问题更严重,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发现即刻解决,不要让问题生根发芽到无可控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