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强者蔑视危机,弱者屈从困境

顶级团队执行力:像海豹突击队一样行动 作者:吴宏彪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实行众生平等的规则,而一直都在上演丛林法则。什么是丛林法则呢?就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谁也不愿当弱者,但很多人却不明白强者与弱者之间真正的区别。其实,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强者是蔑视危机且拥有高效执行力的精英,弱者是屈从困境且执行力差的凡人。

1966年2月,美军第一支海豹突击队向越南派出一支由3名军官和15名士兵组成的“高尔夫分队”,积极准备作战行动。这支“高尔夫分队”由美国驻越海军各军种指挥官指挥,主要在桢沙地区实施作战行动。

桢沙地区覆盖从南中国海通往西贡的所有水路,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桢沙地区位于隆奏河与西拉河之间,是一片3?035公里、长满红树类植物的沼泽地(其中有几千条小溪与河流),南与湄公河三角洲接壤。船只只有先通过头顿,然后沿弯弯曲曲的河流航行75公里,才能抵达西贡。桢沙地区是河流三角洲,潮汐流速高达每小时4节,平均湖高约2.5米。退潮以后,留下的是齐胸深的淤泥、无数哺乳动物、昆虫、爬行动物、丛林猫科、大莽、鳄鱼和毒蛇,这些生物都会在茂密的红树植被中安家落户。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种蚊子,无数的大蜘蛛和大蝎子,专吸人血的水蛭,以及成千上万种蜇人的大蚂蚁。这里到处长着挂有牙签一般尖刺的植物,人一碰上就出血,靠一靠树或摸一摸树枝,便会被刺伤。这个地方,一旦降下骤雨,便会成为一片汪洋,不知何处是岸。根本没有坐一会儿或躺一会儿的地方,士兵只能拄着枪支在泥水中站着睡觉。吃的东西,只能是和有粪尿泥水的生米。靠近红树林带就更难通过了,树下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根须,树旁到处都生长着各种蕨类植物和小灌木,只能看清几米的距离。那里是绍色的生息地,稍有不慎,误把绍色看成是倒在地上的木头,脚踏上去就再也活不成了。曾经有一个士兵踏到绍色身上翻落水中,侥幸未死,但上岸时他已经缺了一条腿。

在这个魔窟里行进了两星期,许多人站在泥里像一根木头似的死了,别的人碰一碰他的肩,他便吐出气泡倒下,然后缓缓顺水流走。然而,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海豹突击队队员们硬是克服了困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共救出100名南越战俘,世界媒体为之哗然,这也是美国海豹突击队第一次完美地向世人亮相。这就是美国海豹突击队高效执行力的表现。

了解古希腊历史的人都会对一个叫做斯巴达的城邦记忆深刻。斯巴达有句谚语,“斯巴达人从来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这就是拥有高效执行力的强者思维,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何处!而执行力差的弱者的思维却恰恰相反。执行力差的弱者之所以成为弱者,在于他们在困境面前妥协、退让、逃避。

1894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其中朝鲜古都平壤是中日争夺的焦点。平壤位于朝鲜北部的水陆交通要道。往北是义州,往南就是汉城,东边可达元山镇,西南是大同江口,水路陆路四通八达。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壤城墙雄伟壮阔,看似坚不可摧。远远望去,整个城堡就像一只雄狮坐卧在山脚下。城门有六扇:东,大同门;西,七星门;南,朱雀门;北,玄武门;东北,长庆门;西南,静海门。北门玄武门外,有一制高点,称牡丹台,据此可以俯瞰全城。

清军在此集结了四路大军,共计一万余人,皆为淮军精锐。其装备也皆为当时世界精良武器之最。此时清军兵精粮足,以逸待劳,如果能够坚持一定能够守住城池,扭转战局。然而,清朝的四路大军入朝已有月余,在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消极防御方针的束缚下,上万将士,既不分道争利,又不择险分屯,而是云聚平壤,置酒高会,漫无布置,坐守平壤,其结果是遭到日军的四面合围。

不久日军杀至平壤城下,此时身为清军总指挥的叶志超感到心惊肉跳,六神无主。他向朝廷报告说:“平壤城卑而粮少,又难运转,无水,万守不住。”而且还声称自己“心力交瘁,病又日重,饮食亦不能进”。其实,叶志超十分害怕打仗,他在为自己的逃跑造舆论。在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他表面上命令各军严加防守,暗地里却准备弃城逃跑。激战一天后,双方互有胜负,但被日军吓破胆的叶志超再也坐不住了,单人独骑一口气跑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主帅逃跑,清军群龙无首,军心涣散,纷纷打开城门向后撤去,不久平壤沦陷。经日军统计,这场仗,清军死亡近2 000人,被俘500人,缴获清军各种火炮35门,步骑连发枪500挺,单发后膛枪400余挺,以及大批炮弹、马匹、粮食、车辆、弹药、金银、货币等军用物资。平壤一战,清军丧失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良机,战火不久烧至国内,为中国甲午战败埋下了祸根。

埋下这个祸根的原因非武器不如人,非人数不如人,而在于清军对待战争危机的态度比日本人差得太多、太远。日军一开始就抱着与清军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清军最高统帅李鸿章却一直摇摆不定,前线统领叶志超贪生怕死,一味逃跑,胜败从战端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是因为日军战胜了危机,而清军却屈服于困境,不能不让人深思呀!

同样在职场上,多少人因屈从于困难而与成功背道而驰?他们还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某项工作,就事先以消极的心态作出一系列的推想,“这种事,我恐怕做不好”、“我的能力不行,做不好这件工作”、“那个客户太刁钻了,我无法应付他”、“公司里比我成功的人都干不好这件事,我肯定也无法干好这件事”,等等。有了这种负面的想法以后,他们往往可能还没有去做事,就失去了信心,而事情的结果也十有八九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反,有些人却迎难而上,硬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获得了成功。

王伦刚到一家保险公司当保险推销员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底薪,只按保险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特别而重要的客户,保险公司其他业务员都认为想要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拜访这些客户前,王伦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在本月底,这份名单上的客户将向我购买保险。”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在争取所谓的“不可能的”客户的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谈成了交易;过了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名单上的客户只有一个还没买他的保险。尽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但王伦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也争取过来。第二个月,王伦仍没有去发掘新的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保险的公务员一出门,他就上前劝说这个公务员买保险。而每一次,这位公务员都回答说:“不!”但王伦都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位对王伦连着说“不”的公务员口气缓和了些,他对王伦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保险了,我现在想了解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王伦回答道:“我并没有浪费时间,我在学习,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的坚持精神。”那位公务员点点头,接着对王伦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学习。你已经教会了我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保险,当做我付给你的学费。”

王伦凭着自己在挫折中的执行能力完美地达到了目标。而在生活和事业中,大多数人往往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像参加马拉松赛跑,最初参加比赛的人可以说是成百上千,但是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多,那些半途而废的人所欠缺的往往只是坚定不移的意志。要知道,即使失败了,只要紧紧盯着目标,最终也不会倒下去。即使倒下,也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