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透过语言看心理活动(2)

领导干部要读点心理学 作者:翟玉峰


 

3.解释过于详细

当对方和你提及某事时,总是加入很多关于原因、细节的描述,这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某人和你说:“我刚去了趟邮局,因为我需要寄一封加急信,我父亲昨天特地打电话让我帮他找个人,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太多的细节表示他们在想方设法逃避实情,并编织一套看起来合乎逻辑的谎言。

越是心里有鬼的人,越会过分地画蛇添足,他们的陈述中会包含许多冗余的细节,以便使自己的话更令人信服,因为谈话中要是出现停顿,会使他们感到加倍的不安。

4.无意义地重复他人的原话

说谎的人在回答问题时,会直接照搬你在提问中用到的一些原词。比如,如果你问他:“你上午复印去年的合同了吗?”对方很有可能会说:“对,我复印过去年的合同了。”

所以,使用缩略式语句的表达一般更为可靠,就好比:“我没做过。”而不是“我没有做过那件事。”

5.逃避某些话题

由于心虚,说谎者有时会极力避免一些关键的话题,采取拐弯抹角或者含糊其辞的话语,其言语整体听来会颠三倒四,没有重点。

6.缺失关键代词

说谎者的话中常常缺失代词,而且说话声调单一乏味,尤其是自己或主要人物的代词。美国心理学家韦斯曼如此表述这一现象:“人们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你问你的朋友他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订好的晚餐,他抱怨说他的汽车抛锚了,他不得不等着把它修好。说谎者会用‘车坏了’代替‘我的车坏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诉说他经历的某件事时总是反复地省略“我”,那么他就有被怀疑的理由。同样的道理,说谎者还经常避免提到牵扯的人的姓名。这方面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当年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向全国讲话时,没有用“莫妮卡”,而是用“那个女人”来强调与自己无关。

7.音量和声调突变

如果对方在说话过程中,没有逻辑地突然提高或降低音量,都说明其心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刻意隐瞒什么。

面对这些谎言的嫌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求证:

1.反复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

反复问对方被隐瞒的事情,每两次提问之间间隔一段时间,因为经过1~2次提问,对方一般会想:“我已经蒙混过关了。”当所有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时,你再次问这个问题,他们会感到意外,这时他们要么恼羞成怒,要么倾向于坦白。

2.突然转换话题

如果怀疑某人正在对你撒谎,你可以试着突然转换话题。如果对方真的是在说谎,他很有可能会心甘情愿而且显得更为放松地随你转向另一个话题,因为这正中他们下怀;相反,如果对方没有说谎,正常的反应应当是对突然打岔显得一脸迷茫,而且还会尝试着聊回之前的话题。

当然,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情况多变,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方式就能得出100%准确的结论。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