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我的童年(1)

黄慕兰自传 作者:黄慕兰


我的家乡湖南省浏阳县不仅山清水秀,还是人文荟萃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出过许多知名人物。19世纪末,为变法维新救中国而先后英勇牺牲的谭嗣同、唐才常都是浏阳人。我父亲和谭嗣同、唐才常是当地名儒欧阳中鹄的得意门生。欧阳中鹄是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祖父,他精于儒学,富有进取思想,对弟子们追求进步、勇于变革的思想形成,颇有积极影响。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浏阳更是中国革命的先进地区之一。1927年秋,毛泽东同志率领三湘子弟兵举行的著名的秋收起义,就发生在我们浏阳的文家市,那里已经成为重点革命文物的保护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浏阳人引以为豪的是,有许多浏阳人跟着毛泽东闹革命,几十年来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一大批人成长为我国党政军的高级领导干部,如胡耀邦、王震、王首道以及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等等。无怪乎歌颂浏阳光荣革命传统的《浏阳河》,成为中国革命民歌中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至今仍脍炙人口,并将永久流传下去。

浏阳不但是光荣的革命圣地,而且经济、文化的开发也比较早。一般的农副产品都很丰富,还以出产夏(麻)布、鞭炮和湘绣等著名,在清朝就是个经贸出超县份。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勇敢。湖南的手工湘绣是国际知名的手工艺品,女孩子长到九岁十岁时,就要学绣花。家家户户男人们下田劳作;妇女在家务之余,不是纺纱织布,就是绩麻、绣花。不少人家,男女老少人人动手,利用空闲时间,手工制造烟花鞭炮。即使在旧社会,也很少有不事生产劳动靠行乞要饭为生的叫花子。我们湖南省的民智开发也比较早,哪怕是拉人力车的,或是挑夫、码头干苦力活的工人,从小都要认字,读《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因为妇女都参加劳动,在家庭里不受歧视,所以重男轻女的陋习也要比其他地方少得多。

我的曾祖父瑞麟公是位医生,开了一家药铺。他一生乐善好施,对于穷苦的病人,不仅免费施行义诊和赠药,有时候还加赠几钱银子,嘱咐病人家属子女,回去要以孝心奉养生病的老人。那些贫苦病人,不仅得药治病,还能增加一些营养,往往病也好得快些。因此,四乡穷苦的病人家庭,对我曾祖父都非常感激。但对于富豪人家,曾祖父所收的出诊费却很昂贵。因为他的医道高明,有钱人家只怕请不动他,也不敢说贵。曾祖父去世的时候,各乡很多受过他恩惠的农民到我家哭丧吊孝。由于曾祖父一生乐善好施,使家中的积蓄耗费殆尽,传到我祖父时,家道就中落了。我祖父名焕吾,字懋梁,虽然家境已日益拮据,却仍继承了曾祖父的遗风,一生也有许多善行。我的祖母姓刘,是一位有教养的、典型的、旧社会的贤妻良母。祖母的娘家颇富有,嫁妆比较丰厚,这对缓解我家日益中落的贫困境况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她天天晚上纺纱织布直到深夜,以贴补家用。我父亲是独子,祖父、祖母对他十分钟爱。我父亲生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本名祖勋,民国以后,改名为黄徵,字颖初,笔名聿园。他生性聪颖,自幼就有“神童”之誉,在十二岁时就作了一首《促织诗》:

促织复促织,夜阑应噤声。

母劳嗟可息,窗畔已鸡鸣。

大意是要促织(蟋蟀)不要再叫了,窗外已经快天明了,而母亲已经纺织了一整夜,十分劳累,应该让她安稳地休息了……这首诗一方面显示了父亲年少时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他颂扬祖母慈爱勤劳的孝思。

我父亲十几岁时考中了秀才,之后,祖父曾想让他停学到店铺里去当学徒。幸好祖母舍不得,向娘家求助。外祖父和舅父们一向都很喜欢我父亲,就资助他继续上学。祖母为此卖掉了自己陪嫁的首饰。祖母因操劳过度,五十一岁便病逝了。

我父亲娶的第一位元配刘氏夫人,没有生育;第二位继配李氏夫人,亦无生养。祖父生怕黄家乏嗣无后,父亲守孝期满,即为父续弦,让父亲娶了第三位继配夫人,就是我们的生母。她姓李名婉,号琴湘,出身于中农家庭。我外祖父也是医生,我妈妈是他最小的女儿,因此外祖母对她非常宠爱。我妈妈嫁到黄家来的时候只有十八岁,我爸爸比她大十五岁,他对妈妈很好,看到新娘子缠了小脚,就立即把缠脚布割断丢掉,让我妈妈放脚,免受缠足之苦。我母入门即当家。父亲以课读为生,收入艰薄;母亲乃贤内助,工烹饪。父亲所结交者,均当时名士,喜好结社雅集,每逢春秋佳日,联袂郊游,步行往返。母亲备好食盒担子,有酒肴,有点心。他们席地而坐,豪饮畅谈,吟咏酬唱。父母均善弈,乐道安贫,相敬如宾,不以功名坎坷萦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