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情都不能去苛求它的完美。但生命中真正美丽的东西是包含残缺的。
如果我们懂得欣赏这种残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我的这种观念,是从一个人的身上感悟到的。
这个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曾经与我相伴了整整6年时间,比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所以,很多时候我对这个人的尊敬就像对父母一样。
他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就是一个大家常说的有“残疾”的人,事实上,他的腿的确有些瘸,走起路来总是一拐一拐的,样子不是很好看,如果遇到比较陡的路面,走起来更是吃力。
开始的时候,一些孩子还比较好奇,当刘老师走路或者上课来回挪动的时候,他们总是盯着看,有时也会私下里议论。
刘老师知道这些,但他从来不计较,他只管乐呵呵地上他的课,对他的学生也总是笑脸相迎,很少见他黑过脸。
当时学校条件有限,身为代课教师的刘老师家庭条件也很一般,生活过得比较清苦,但是他对生活更贫寒的学生常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们都打心眼里喜爱并尊敬刘老师,他也用他的善良、他的耐心、他的爱心一点点感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我们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通过与刘老师的接触,我们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这个社会原本就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学会用心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可以说,我对语文的兴趣是刘老师帮助我培养起来的,在刘老师的课上,他教我们背课文,但又不是一般的那种死记硬背。比如在背一篇或一段文章时,他会让我们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再了解文章的层次,包括来龙去脉,并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的方式,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有时,他还会带我们玩一些趣味背诵法,以提高我们的背诵兴趣,比如常见的有“对歌”式背诵法,主要是模仿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由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比如还有“接力赛”式背诵法,这个就像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还有一种是“叠罗汉” 式背诵法,这个就像杂技演员“叠罗汉”那样,先由第一个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个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这些新奇有趣的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觉得非常有趣,所以背诵的效果越来越好。刘老师的这种引导,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语感,增强了我对文字的理解力。
我的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在一次做游戏中。有一次上语文课,刘老师突然宣布,让我们到操场上集合,原来他要和我们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们顿时乐开了花,每个人都飞快地往操场上跑,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玩得痛快极了,直到最后老鹰终于抓到小鸡的时候,游戏才算做完。
当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时,刘老师马上宣布说,今天就以“老鹰抓小鸡”为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同学顿时傻了眼,因为大家都没有写过作文,但是刘老师顺势一点拨,安慰大家说:“没关系,写多少无所谓,把自己刚才做游戏的心情感受写出来就好了。”
结果,“老鹰抓小鸡”这篇作文我用了三个“神秘”一词,竟然得到了刘老师的格外赞许,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那次我是第一个交上自己的作文,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念自己的文章,从此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我以外,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得到了刘老师的表扬,现在想想看,那可是我们第一次写作文啊,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由于刘老师的“偏爱”,我这个班级活跃分子还坚持写了近6年的粉笔字,虽然跟着老师吃了不少粉笔灰,常常累得手臂酸疼,但一项意外的收获是,我的粉笔字写得越来越好,多少有了一点“书法”的味道。同时让我收获了一条人生的小小经验,那就是“没有痛苦,哪有进步”,我们的能力都是在辛苦的锻炼中一点点得到提高的,经验会在重复使用中变得更丰富,意志也只有在磨炼中才会更加坚强。
山区虽然贫穷,但刘老师会带着我们就地做各种游戏,最常见的像钻竹圈、丢手绢、变魔术、比赛跑步等,能想到的游戏我们都玩,而那时候刘老师就像一个大孩子,无拘无束地和我们疯、和我们闹。
也许是因为刘老师的缘故,学校成了我们向往的地方,成了我们获得快乐的源泉。今天再看这些经历,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刘老师当年有意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事实上我今天一些好习惯的养成是有渊源的。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那些启蒙老师在我记忆里显得越来越有分量,当年他们既是农民又是民办教师,既有高中毕业的,也有初中毕业的,甚至小学毕业的,但他们在农村的确是村人眼中有水平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