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燕园,我这个人显得有些特别。
穿上制服,我是北大一名普通保安,每天往返于我的执勤岗位;换上便装,我是北大学子,经常奔波于北大课堂、图书馆之间;出了北大门,站在支教的讲台上,学生们又称我为甘老师。
我知道,我能从湖北广水的小山村走出来,一路曲折,走到梦想中的北大,实现上中文系的愿望,每天还能抽空读书写作,命运在我身上起了变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
我充满欣喜,充满感恩。
曾经,我和许多农村出来的同龄人一样,贫困过、自卑过、哭泣过、微笑过,更重要的是我们奋斗过。如今,我在北大享受着我的“战果”,继续“我的奋斗”。
所以,目前我在北大有三重身份:北大保安+燕园学子+支教老师。
这几年来,我就是这样在美丽的北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
我喜欢我的这三个身份,我总是能够很好地适应它、调顺它,获得三种看世界和看自己的角度。
每当我执勤站岗的时候,我的角色就是扮好北大的一名普通保安,在这个岗位上你可以携带自己的梦想,但最好不露声色。因为角色要求我安安分分、任劳任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站在北大的校门口,每天面对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骑自行车的还是开宝马的,当他们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我都一律向他们敬礼。
因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都值得我去尊重,我也希望人与人都能做到相互尊重和感恩。
当我脱下保安服,匆忙赶到中文系的课堂时,我能够马上安静下来,认真地聆听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学史,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展开热烈的交流。
坐在中文系的课堂里,北大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骄傲,更使一个民族感到自豪,他们的思想光辉和人格魅力曾经影响了几代人,如今北大学子依然受益其中。
当我和民工的子女待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总会和他们贴得很近。
我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传递知识和梦想,告诉他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现实的一切都不足畏惧。
我还和他们一起分享我小时候的故事,比如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牛的乐趣,可以把专心吃草的牛撂在一边,漫山遍野去摘金银花,比如在河边抓螃蟹被夹手的经历。
但我总要告诉他们是读书让我变得坚强和自信,是读书让我明白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最终决定一个人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