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闺房记乐(12)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七月十五日,就是人们称为“鬼节”的这一天,陈芸早早就制备了一桌好酒小菜,准备夫妻二人在月下畅饮长谈。谁知到了夜晚,天空中竟然乌云密布,明月不见。陈芸非常很沮丧,向苍天祈祷:“假如上天能保佑我和夫君白头到老,今夜明月当再现青空。”我也很扫兴。举目四望,只见河对面的荧光像万千灯火一样闪烁明灭,散缀在树木草丛之间。

无事可做,我就和陈芸作诗连句以打发时光,但是两韵(相当于两轮)以后,我们逐渐转移了话题,开始随意胡诌起来。陈芸被我逗笑,笑得直冒眼泪,最后扑到在我的怀里,气喘吁吁,语不成声。我忽然闻到她的双鬓之间有一种浓烈的茉莉花香味扑鼻而来,就轻轻地拍着她的背,调侃道:“我推测古人是这么想的,认为茉莉花形状、颜色和珍珠十分相似,就将其作为女性头发的装饰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花沾染了女人的的头油和脸上的脂粉后,香味反倒更好闻了,竟连佛手的香味都得退避三舍啊。”陈芸止住笑,说:“佛手可是香料中的君子呢,它的香味往往在不经意间闻到,摄人心魄;茉莉花却是香料中的小人,只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显示其魅力,因此它的香味就像是讨好别人时谄媚的笑。”我说:“淑姐可是疏远君子而亲近小人啊!”陈芸就说:“我笑那些君子却喜爱小人啊!”

我们说得尽兴,不知不觉就到半夜了。这时,长风驱散乌云,一轮明月跳出云海。我们非常振奋,就靠着窗子对饮。还没喝到三杯,忽然听到桥下“扑通”一声,似乎是有人掉进河里。我们把头伸出窗外,想一看究竟,却见河面如镜子般平静,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只听见河滩上有野鸭快速奔跑的声音。传说沧浪亭边一直都有淹死鬼出没。我担心陈芸害怕,就没敢对她说。陈芸说:“哎呀!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话还没说完,我们都感到毛骨悚然,赶忙关上窗子,提起酒壶回到屋内。屋内灯光如豆,暗淡微弱,纱帐低垂。过了很久,我们仍然是惊魂不定。等到拨亮灯芯,上床睡觉时,陈芸已经发高烧了。不久,我也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二十来天。乐极生悲,也可能是我们不能白头到老的先兆吧。

中秋节那天,我的病刚好痊愈。想到陈芸嫁到我们家都半年多了,却没有到间壁与沧浪亭之间去看过,我就想带她去看看。我先让老仆人告诉守门人,不要放其他人进去。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我就带着陈芸和小妹妹一起出发,老妈子和一个婢女搀扶着她们,老仆人则为我们带路。过了石桥,进门拐向东边的小弯路,进入园内。里面岩石堆叠成山,树木茂盛葱茏。沧浪亭在土山的顶上,我们循着阶梯一直爬到亭子的中心。站在亭中远眺,可以望见方圆几里的地方。当时正值黄昏,炊烟袅袅,晚霞灿烂。对岸有片小树林名为“近山林”,是省府高官宴请宾客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建起一座“正谊书院”,当时尚未建立。我们将带来的地毯铺在亭子当中,然后就地坐成一圈。看守烧了一壶好茶送了过来。不一会,一轮明月冉冉升上树梢,只觉得一缕清风吹动衣袖,明月的倒影在水中荡漾。此情此境,使人不知不觉忘记世间烦恼。陈芸说:“今天的游玩真是太高兴了。要是能驾驶一叶小舟,在沧浪亭下自由划动,岂不是更妙啊!”聊着聊着,天就黑了下来,家家户户都上灯了。想起七月十五夜晚的那次惊吓,我至今心有余悸,赶紧让大家相互搀扶着回家。江苏一带的风俗:中秋节晚上,妇女可以不受大门小户的限制,都可以结队出来游玩,称做“走月亮”。沧浪亭优雅清静,反倒没有什么人过来游玩。

我父亲喜欢认义子,所以我的异姓兄弟就有二十六个之多。我母亲也认了九个义女。这九个义女中王二故和俞六姑与陈芸的关系最好。王二姑愚笨朴实,颇能喝酒;俞姑娘直爽活泼,非常健谈。她们仨每次聚会,都要把我从家里赶出来,姐妹三人睡在一张床上,让我一人独自坐在门外的石头上叹息。俞姑娘喜欢捉弄人,这都是她玩得小心思。我就开她的玩笑,说:“等妹妹出嫁后,我就请妹夫过来住个十天半月。”俞姑娘却说:“好耶,我也过来,和嫂子睡在一起,这不是正好吗?”陈芸和王二姑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斗嘴。

后来我弟弟启堂娶妻,我就和陈芸沧浪亭附近的住宅让了出来,搬到饮马桥的仓米巷居住。屋子虽然很宽敞,但却没有沧浪亭的清静幽雅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