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当权期间,刘邦的儿子,只要是非吕后所生的,大多遭到了清算。除了赵王如意被毒杀外,刘友被饿死,刘恢被逼自杀,刘建去世得早,但其唯一的儿子也被吕后派人杀害,而刘肥靠给吕后女儿鲁元公主送礼才得幸免。得以幸存下来的皇室,一个是淮南王刘长。他和吕后本有杀母之仇。其母赵氏本是赵王张敖献给刘邦的小妾,后来张敖获罪,赵氏也遭株连下狱。在吕后的逼迫下,赵氏生下儿子刘长后自杀,而后刘长就由吕后抚养长大,对这个养子,吕后视如己出,执政时期赏赐不断,母子感情很深。而另一位幸存者,就是代王刘恒。他得免的原因,除了个人低调外,也因他母亲薄氏。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失宠的嫔妃,对吕后毫无威胁。吕后当政时,他们母子在封地代地,得以躲过了政治斗争,并成为最终的得利者。薄氏在吕氏败亡后,做了皇太后,刘恒被迎入长安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仁君--汉文帝。
在铲除吕氏家族后,由谁来继承帝位,在当时的汉帝国里,也引起了一番争论。其中最主要的决定权,是在两大诛吕功臣陈平、周勃,以及出力颇多的宗室朱虚侯刘章手中。在吕后血雨腥风下幸存下来的皇子们,此时只剩下了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二人。当然也可以“隔代继承”,即从刘家子孙第三代里选一个接班人,那众望所归的只有一个人--齐王刘襄。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平灭吕氏的过程里,正是他在山东扯旗,才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居功至伟的人物,要接班当然名正言顺。西汉帝国的最高权力,貌似和汉文帝母子是没什么关系的。但偏偏几个“众望所归”的人物都有问题。首先是齐王刘襄,他手握精兵不说,家世更有问题:他的亲弟弟刘章,娶了吕家的长孙女,也就是说他们家与吕家是“儿女亲家”。而刘襄本人的母舅一脉,更不是省油的灯。他的母家驷氏是山东当地大族,势力根深蒂固不说,也是以凶狠横暴著称,整个一个山寨版的吕氏。这样的人登了基,恐怕又要重演吕氏专权的噩梦。至于淮南王刘长,那更没法考虑,“母家恶”不说,他本人也是个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所以最合适的人选,也只能是代王刘恒了。他本人没什么劣迹,又是刘邦的亲儿子。他的母亲薄姬也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当然,更关键的是,这娘俩儿无根无基的,平日里也低调,上了台做皇帝,看似也好控制。
被选为皇帝,对于远在代地的刘恒来说,想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当长安派来的使者来到代地邀请时,刘恒的反应却是不去。他的属臣们也认为,这说不定是长安方面的阴谋,想是把刘恒诱骗到京城杀害。促成刘恒态度转变的,是一次算卦。当时刘恒特意请人来占卜,结果卦象显示,刘恒不久后就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也就是当皇帝。有了这个暗示,刘恒这才起程去长安。但一路之上他极为谨慎,先派舅舅薄昭去长安打听消息,到了离长安只有五十里的时候,又派亲信宋昌先进长安城探路。就这样战战兢兢的,最终来到长安继承帝位。西汉开国后数年的血雨腥风,确实让他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