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选择、被选择和新选择(1)

一派胡言:阎连科海外演讲集 作者:阎连科


——在罗马第三国际大学的演讲

很高兴今天到意大利的罗马第三国际大学来,因为我们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说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由此可见,罗马的名闻遐迩,世人之向往。由此可想,罗马大学的中心地位——当然包括我们“三大”的中心地位。我将把到第三国际大学作为我到罗马的见证和荣誉,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

就今天演讲的内容,我分三个部分来和大家聊谈交流。

我选择一种现实

谈到我的写作,所到之处都会有人关心我为什么会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写作?我也不厌其烦地回答:因为我的少年时期家境贫穷,地域偏僻。我的故乡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都是中国河南的穷山恶水之地——当然,到了现在,那儿不再是穷山恶水,而是山穷水尽。因为要发展,要富裕,山上没有了树木,成了真正的不毛之地;河流早已干枯,原来我家门口那条清澈的溪水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回到三十几年前我的选择上,简单说,就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了实现一个人有一天可以独自吃一盘炒鸡蛋的梦想,才决定开始写作。因为写作有可能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可能让他逃离土地到城里去,成为光鲜傲慢的城里人。所以我选择了一种现实——那就是通过写小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故事成为自己命运的敲门砖。

现实选择了我

写作的开始,是什么能够发表就写什么,自己是主动的,生活、经验是被动的。你总是在选择最易实现的现实和经验,让现实为你成名成家的功利心服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你的人生、命运的变化——对于所有的写作者而言,有的人是文学改变了他的命运,有的人是命运改变了他的文学。而我,我的人生之初,是文学改变了我的现实;而后,是现实改变了我的文学。如果一定要在我的写作中找到一条分界线,以一生中的某一部作品为界标,那还是以我1991年年底创作的《夏日落》更为贴切些。因为那场旷日持久的所谓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长达六七年才真正结束,和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差不多。可因为这场战争,我开始对英雄、正义、和平、权力、人性、友情和人生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而这种对中国固有价值观的怀疑,促使我写出了《夏日落》这部小说。这部1991年年底写完,遭遇几家退稿,又忽然在1993年年初发表在很偏僻的山西省的《黄河》杂志上的小说,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去读,我以为那只是一篇普通的小说,是一部很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只在停滞不前的中国军事文学中有些意义,而在相当丰富的今天中国的当代文学中,其实是可以忽略过去的。可它在上世纪的1993年却相当的有影响。到了1994年年初,被突然禁掉了,理由是它“贬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直接说,是我把几十年来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写成了“人的主义”,把英雄当成了“普通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