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多数留学生不问一问自己,
这种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内心是不是真的很平静?
问及这种根本的问题的人更能抓住机会
鲁 豫:你有过美国女朋友吗?
张朝阳:美国这段历史我就不说太细了吧。
鲁 豫:行,那我就明白了,我觉得那时候你的形象跟个物理学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张朝阳:对,尤其是后几年,肯定不会做物理学家了,但是在实验室我还是物理学家,特别勤奋,后来成绩不错,还获得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奖,就是美国物理协会的最佳论文奖。我当时读了一本书叫《找到你的救星》,书里说有的人身强力壮但步行;有的人体弱多病但找了一匹马就骑得很快。我很受启发。后来我就想,我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我的马在哪儿?我的优势在哪儿?第一,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国,我对中国了解,我一定要做跟中国相关的事情;第二,能帮我的人是谁?我比较认可的、离我最近的就是我的导师,他是麻省理工的副校长。后来我问他,麻省理工学院要不要跟中国合作点什么啊,他便推荐我到校方。后来我就完全从物理学家变成一个外交官了。
这一天是1995年11月1日,张朝阳刚刚过完自己的31岁生日不久。走下飞机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张朝阳感到一阵寒意,他想不到11月初的北京会如此之冷,也许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了寒冷。此时,中国互联网事业刚刚起步,张朝阳并不知道面摆在他面前的未来是什么。
很长时间内,张朝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小一直喜好文学的他,此时仍保留着阅读小说的习惯。他常常拿起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甚至他曾骑着自行车去看张承志书中写过的永定河。这类书中描写的敏感、自省和英雄主义情结总让他心有戚戚。而中国在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他惊叹不已。直觉告诉他,这是一次机会,他必须要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