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寂”的一般意味与特殊意味01

日本风雅 作者:(日)大西克礼


“寂”语源上的多样性 / 美的宾词与审美 / “语义”与“范畴”的意味及其关系 / 分析性的意味与综合性的意味 / “寂”的语源 / 荒ぶ / “不乐”、“寂寥” / 錆ぶ / “然带ぶ” / “翁さび”与“神さび” / 语源意味的交流 / 歌合判词中的“さび”(寂)的用例 / “わび”(佗)的语义 / 俳谐与茶道中“寂”与“佗”的概念 / 狭义的对象的规定与广义的艺术概念 / 芭蕉的用例 / 诸家俳文中的“寂”的用例 / 《十问为辩抄》中对《盐鲷》的评论 / 风雅之“寂” / 俳句的“寂”(《去来抄》) / “位”、“枝折”、“细柔” / 俳谐四义(《芭蕉叶舟》) / 《古池》之句 / 许六、去来对“寂枝折”(さびしをり)的说明 /  凉袋的《南北新话》/ 茶道中的“佗”的概念 / 佗茶之心(《南方录》) / “佗”与佛心 / “寂”与“佗”

以上,我们站在美学的立场上,对俳谐及俳论中的“寂”的问题做了背景性的概观,现在,我们将对“寂”这一概念本身做直接的考察。

正如我在对“幽玄”与“物哀”的研究中所做的那样,在“寂”的研究中,也要将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从美学的立场上对其本质内涵加以研究。不过,这种研究还是要先从这个概念的一般语义的探讨开始,这对“寂”的研究而言尤为必要,因为这个概念不仅内涵极为复杂深奥,而且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语源关系也特别复杂。为方便起见,我打算把“寂”在俳谐与茶道等特殊艺术领域中的内涵嬗变及其用例的分析,放到全书最后去讲,在此,先探讨它原本的语言学上的含义。普通的辞书将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去讲,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而一直以来那些对日本审美诸概念加以分析研究的著述,对这两方面的区分也十分不清楚,我认为这是需要特别加以反省的。

我曾经对“幽玄”和“物哀”做过考察研究,现在又来研究“寂”,但是我并不认为我国国民从古代以来就使用的种种的审美性的宾词,就由这几个概念全部囊括了,而且也没有将这几个审美宾词直接作为“美的概念”加以美学上的研究。仅仅将这几个概念收集起来加以解释,其结果是只有语言上的意义,而缺乏美学的意义上。在我看来,审美性的宾词并不直接等于审美范畴。作为审美范畴,在美学的立场上加以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以特定的艺术领域作为历史背景,既要探讨它在语言学上的自然发生的过程,还要考察它在一般艺术领域作为广义的“美”、或者特殊的“美”的概括,如何演变为一个特定艺术领域中的中心概念或理想概念,如何发挥它对艺术创作的指导功能,这样,我们才能将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加以研究。对于“幽玄”与“物哀”那两个概念如何体现于相关艺术领域、如何发挥它的审美指导功能,我已经在相关著作中做过明确系统的研究,现在面对“寂”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加以研究,对此,我在上文和接下来的论述中,将逐渐充分地加以展开。

在这些审美范畴的研究中,常常需要不断地从普通的语言问题出发,考察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语义。然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概念分别置于艺术世界中,考察它们作为一种艺术术语,是怎样被变形、被特殊化的。因而,当把它们作为审美范畴加以考察、加以解释的时候,某一概念的终极含义与这个概念作为普通词语使用时的一般含义,有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偏离,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西洋,例如德语中的Erhabene①Erhabene:德文,意为“崇高”。或Humor①Humor:德文,意为“幽默”。之类的词语,就有这样的情况。俳谐与茶道,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还是作为一种趣味生活方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正因为如此,“寂”或“佗”这样的审美概念,也有着非常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特殊性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