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方法
综合领先指标包括多项先于工业产值周期波动的分类指标。这项指标最早于2006年推出,当时只有六个分类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港口吞吐量、化肥产量、企业存款、亚洲进口量、有色金属产量。很遗憾的是,不论是2008年出现的经济滑坡,还是2009年出现的经济反弹,这套分类指标都没有预测到。OECD自己也承认,最初筛选的这套分类指标与其说是领先指标,还不如说是同步指标。2010年,OECD开始对数据进行改革,一些老的指标被果断地砍掉,同时又增添了一些全新的指标。最终有幸进入综合领先指标统计体系的分类指标包括:
M2:由中国央行发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数据。货币供应量增速非常有助于预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同时也是国家统计局先行指数的一个构成指标。
化肥产量: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指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很难理解为何将化肥产量作为领先指标,但OECD也有经济计量学上的依据,事实证明,这项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业产值的增长周期。
粗钢产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钢材在中国的工业产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制造业和建筑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有很强的预测属性。
5000家工业企业海外订单水平:由中国央行发布的季度数据。海外订单有助于预测出口行业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每季度才发布一次,在数据不公布的那两个月OECD只能依靠估算。
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房地产投资约占中国经济整体投资规模的20%,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可以预测市场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变动。
汽车产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十年来,中国本土汽车产量迅速攀升,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只有区区几十万辆,到2010年,每个月本土汽车产量已超过100万辆。汽车行业也是钢材及其他工业产品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