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4)

我的书影漫谈:李镇西30年教育阅读札记精选 作者:李镇西


所幸的是,从那时到现在,我的教育理想(我不敢说我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但说“教育理想”我肯定是问心无愧的)和教育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同。我的周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我的身后有了越来越多年轻的“追随者”——所谓“追随者”是他们的说法,我并不认可。我从来认为,大家是因共同的教育理想而集结,互相取暖,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谈不上谁“追随”谁。总之,在这个几乎开口就要问“多少钱”的社会,我居然还能够找到“尺码相同的人”(朱永新语),很是欣慰。

最近几年,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我结识不少年轻老师,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良知,有童心(这一点对教育者特别特别重要)。我们一起探索难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分享幸福。他们自称“与李镇西同行”,我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因为第一,我年长,经验比他们多一些,教训也自然要多一些;跟我“同行”,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第二,更重要的是,不管我承认与否,由于种种原因,“李镇西”在这里已经不是指我这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不灭的理想和不老的青春。因此,所谓“与李镇西同行”就是与理想同行,与青春同行。第三,“同行”表明的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里没有上下之分,没有尊卑之别,也没有所谓“著名专家”和“普通教师”的界限,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教育者。

当然,这里的“同行者”更包括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即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我在这个学校做校长,但我始终以教师的同行者自勉。我不敢说学校百分之百的老师都和我是精神上的同行者,但绝大多数老师,是和我风雨同舟的。特别是在年轻的老师们中,有不少人自觉地“向我看齐”。我呢,作为年长者,也尽我所能地帮助年轻人成长。引导年轻人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面前,恪守自己的信念;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坚守自己的良知。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素质教育是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新教育实验”怎样才能成为真教育?如何真正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变成今天的教育行为?当我们的个人纯真遭遇社会污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面对权势,我们如何保持教育的气节?面对弱者,我们如何表达教育关怀?如何让教育过程充满本来就应该有的温馨的人情味?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候,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而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当教育充满虚伪和虚假的时候,我们如何给学生一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纯真而坚韧的童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