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郑和到了美洲又如何!中国人不可能实现欧式地理大发现(11)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作者:李连利


朱棣之所以派遣郑和下西洋,其原因除了提高个人威望之外,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和财政的考虑。当时,蒙元势力仍然有着巨大威胁,其势力范围不比明初朱家父子的势力范围小。北到俄罗斯东到高丽(朝鲜)西到阿富汗南到印度的广大范围内,蒙元都还具有影响力。当时最强大的蒙古国家是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位期间(1370—1405年)不但对同属蒙古帝国的伊尔汗国、察钦汗国发动进攻,而且在1380年攻占了伊朗、阿富汗;1393年占领了南高加索;1398年入侵印度占领了德里(其后撤军);1402年与当时风头正劲,吞并了东南欧的巴尔干地区,战败德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多国联军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激战,最终生擒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可以说,蒙元的各种势力在中国北部、西北部极为强大,在东北、西南也具有较为强大的影响力,明朝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整个陆路被切断了。而东部以及东南沿海则没有实力强大的敌人。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战略目的。

第一,向各国展示实力,警示各国勿与建文帝余部、蒙元合作。明初的海军非常强大,当时整个欧洲的战船合起来都不如明朝海军的实力。永乐时期拥有大约2000多艘可以用于战争的各类船只,具备投入数万乃至十几万军队攻伐的实力。因此,向这些国家展示海军的实力,显然是想让各国看到明帝国的强大,警告各国不要与明帝国的敌人为伍。

第二,与各国交好,给予其更大的好处,使之不与建文帝余部、蒙元合作。用现代词汇表示就是“花钱买和平”。你要什么?我给你。他进贡一分钱,我们还他一块钱。由此,我们才会看到每次郑和返航都会有一些国王、王子随船前来入贡,最后扎根于中国。你既然全都有了,打仗的冲动自然就少了。

第三,与其他国家合作共抗蒙元。永乐帝拨给郑和的将近三万精锐之师,对付海盗绰绰有余。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完全是为战争准备的。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属于这种目的。永乐二年(1404年)实力强大的帖木儿兵分两路,一路东进攻打明朝,一路南下攻打印度北部。

战争刚刚打响,明帝国就迅速作出反应。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便来到印度南部,在印度南部徘徊很久之后才继续南下。这就涉及从西南部出击攻打蒙古,策应印度对抗蒙元的问题。因为从陆路进入印度北部与蒙元对抗所需的时间、成本并不比海路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