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袁世凯时代(5)

红色觉醒:从鸦片战争到南湖红船 作者:陈杰


《二十一条》的签订引起了国内群众、学生和海外华侨的强烈愤慨,从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袁世凯在这样的局势下,却利令智昏,仍然做着他的皇帝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一番暧昧不明的话也让袁世凯有了一定信心,大隈重信表示如果中国与日本采用同一政体,必将增进中日联系云云。袁世凯把这些话当做是日本支持他恢复帝制的信《二十一条》文本号。1915年8月,担任北京政府宪法顾问的美国人古诺德发表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声称中国“大多数人民智识不甚高尚”,所以“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袁世凯一伙人就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宣扬复辟帝制。在袁世凯的指使下,由杨度、严复、刘师培、孙毓筠、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织了一个“筹安会”,打着“学理讨论”的牌子鼓吹帝制,组织各省代表入京讨论“国体问题”,声称各省一律“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创造舆论环境。同时,袁世凯的亲信还纠集一群流氓地痞,组织了一批五花八门的请愿团,到参政院递请愿书。

声势已经造足,接下来的戏码就显得更为胡闹。袁世凯指使梁士诒、杨度等亲信将这些七拼八凑的请愿团纠集起来弄成“全国请愿联合会”要求召开国民会议讨论“国体问题”。10月,参政院在请愿联合会的鼓噪下,决定召开一次“国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国体。12月,用“银弹”收买或者“子弹”威胁选举出的一批“国民代表”新鲜出炉。袁世凯也顾不得“吃相难看”,立刻把这些“国民代表”纠集到北京举行国体总投票,所有1993名“国民代表”全部投票拥护复辟君主制,并一致通过“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参政院当天就上书“劝进”。

戏演到这里,袁世凯终于感觉有点“过火”了,他假惺惺地退回“劝进书”。参政院以一百二十万分的“诚意”和前所未有的“效率”在当天又拟了一份两千多字的劝进书。次日,袁世凯终于宣布接受帝制。12月31日,袁世凯宣布改下一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准备在元旦登基称帝。

至此,这场洪宪帝制的闹剧演到了高潮部分。袁世凯在登上自己“人生的顶峰”后,他的统治寿命也走到了尽头。

三、打倒袁世凯 护国运动

复辟是倒行逆施,在民国建立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的称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人生的一次大赌博,不过这次拼上所有筹码的赌博却让他输掉了一辈子。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逃亡日本。他总结了“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认为“二次革命”最致命的失误就在于国民党组织的涣散,各地的国民党人各自为政,在宣布各省独立以后互不配合,被袁世凯各个击破。孙中山由此认为,必须组建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革命党。1913年9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并于1914年7月8日举行成立大会。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统治,以共图三次革命,建设完全的民主政府。但孙中山在筹党时,片面强调党的集中和统一,所以就把会党的一些落后方式带了进来,规定入党的人都必须按手印,宣誓绝对服从领袖孙中山一人;同时,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每一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会党式的组织形式引起了许多同盟会老会员的不满,包括黄兴在内的一批国民党中坚人物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成立以后,就开始推动反袁运动。孙中山派出胡汉民等人前往南洋筹款,并派人回国筹备武装起义。在袁世凯称帝后,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中华革命党人在上海刺杀袁世凯的心腹郑汝成,并策动海军肇和舰起义,但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各部的联络不畅,行动不一,惨遭失败。不过,肇和舰起义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大振奋了反袁革命派的士气。另一方面,部分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在日国民党人也于1914年8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在袁世凯称帝后,欧事研究会也加快了反袁运动的步伐。李烈钧等人前往西南,联络云南都督唐继尧等人,筹备反袁武装起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