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失败的护法运动(1)

红色觉醒:从鸦片战争到南湖红船 作者:陈杰


一、武夫当政 段祺瑞政府的统治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由于国会已经不复存在,段祺瑞就在7月14日正式宣布对德宣战,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参战为契机,原本与日本关系密切的皖系军阀就开始和日本进行频繁的接触。

日本在袁世凯败亡以后也对对华政策进行了调整。大隈重信内阁的外相加藤高明在提出对华“二十一条”的时候,违背日本政坛的惯例,不将外交文书事先递送元老(前首相或元勋重臣,拥有确定首相人选并决定大政方针的特权)审查,也不和元老们就重大外交事项进行通气,引起了西园寺公望等元老的不满。特别是“二十一条”引起了中国强烈的不满,并引发反日风潮,元老们认为这是大隈内阁对华外交的失策,并对加藤高明的“独走”表示了“忧虑”。紧接着,大隈重信内阁因为增设师团的问题与议会发生冲突,最终采取贿选的方式解决,丑闻暴露以后被迫下台。继任的是曾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出身陆军的寺内正毅转变了大隈内阁露骨的对华政策,改为“对华亲善”,打着这一旗号的寺内正毅通过他的朋友西原龟三来找段祺瑞,表示支持北京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日本人的需求和段祺瑞一拍即合,双方就在1917年到1918年签订了一批贷款协议,通称“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总共有8次,总计1.45亿万日元之多。段祺瑞通过借款,把大批的利权转让给了日本,如利用有线电信借款2000万日元,以东北的吉会铁路为抵押借款1000万日元,以黑龙江、吉林的金矿、森林为抵押借款3000万日元,以满蒙四铁路为抵押借款2000万日元,以山东二铁路为抵押借款2000万日元等等。这些借款其实大多进了皖系的私人腰包,用来扩军备战。同时,段祺瑞还以参战为名,在向日本借款的同时,还编练了三个师两个混成旅的“参战军”,购买大批的日本军火。按日本人的要求,段祺瑞军队的枪炮口径、子弹规格等都与日本军队“统一”。

随着这些借款,日本趁机向段祺瑞政府提出了攫取山东权益的要求,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显然,这个答复为日本后来寻求保有山东权益提供了口实。

除此之外,段祺瑞政府还和日本签订了军事协议。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日本参与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军事干涉,出兵远东和西伯利亚。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外务大臣本野一郎于5月16日签订了《日华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又签订了《日华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借助这两个军事协定,日军经过中国东北进入俄国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并借此赖在中国东北不走。

段祺瑞政府的卖国行径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京报》的主编陈友仁发表一篇题为《出卖中国》的文章,公开抨击段祺瑞政府,被逮捕并被判决入狱4个月,报纸因此被查禁。

为进一步巩固统治,段祺瑞加强了对北京政府的控制。在段祺瑞复出组阁先期,一度沿用梁启超、汤化龙等“研究系”的人员。但段祺瑞渐渐发现,研究系的那群“老夫子”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听话,他们在对日关系、国内施政等许多方面与段祺瑞及其心腹徐树铮发生冲突。段祺瑞很快抛弃研究系,另选择一些政客组织忠实于皖系的“安福俱乐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