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得知于仲文放走乙支文德后,大为光火,觉得这是放虎归山。于仲文也后悔了,毕竟皇帝有密令在先,就想发兵去追。真要去追了,宇文述又动摇了,担心军粮不济,就想退兵。于仲文心想,人是我放走的,事后皇帝追究可不得了,一番慷慨陈词后,终于说服诸将南渡鸭绿江,追击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知道隋军缺粮,就下令各地守军边打边退,将隋军引入高句丽腹地。宇文述和于仲文率隋军尾随追击,一日七战,七战皆捷。隋军上下士气高涨,长驱直入,东渡萨水(今清川江),一直追到平壤城30里外的山前驻营。
一般来说,用过一次的计策,很少有人会马上再用一次。可乙支文德就敢。
眼看隋军杀到了平壤城下,狡猾而大胆的乙支文德又来了,口口声声表示,只要隋军撤退,婴阳王就会亲自去向大隋皇帝称臣谢罪。乙支文德为什么敢再次诈降?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宇文述大军已是孤军——来护儿的水师已经丧失战斗力,只能勉强守在海边;南面的百济也不会发兵前来助战;翻越千山、横渡鸭绿江前来的隋军早已粮草短缺,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攻下平壤的把握。
看着一脸“诚恳”的乙支文德,宇文述和于仲文又是窝火,又是无奈——打吧,没把握;要是能带着高句丽的“承诺”回去,也算是能给皇帝一个交代。于是,宇文述等人暂时答应了乙支文德的条件,同意撤退。
就在隋军拔营撤退时,高句丽军突然发起进攻。幸而宇文述等人早有防范,令各部隋军结成方阵,且战且退。这时,乙支文德派人给于仲文送来了一首诗: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这首诗看似在称颂于仲文的文韬武略,规劝于仲文适可而止,实际上却是在奚落宇文述和于仲文:你们之前立下再大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到了高句丽,还不是拿我没有办法,还不照样得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收到这封信后,于仲文气得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