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这一直是中国投资界给投资者的最高承诺,可是这种承诺在现实的投资领域中真的会存在吗?
温州云龙区的一位老人,曾经将自己的40万元积蓄通过融资投资公司进行放大,投入期货市场。首战告捷,他通过橡胶生意赚了6万元,但是随后的生意却一直不顺。最后,老人在实时交易的电脑前突发疾病身亡,而他的儿女们在三天后才发现了老人的尸体。当老人的遗体被发现的时候,他面前的电脑还在跳动着期货的价格指数。
在温州民间借贷之风兴起的时候,一种针对普通老百姓投资需求的融资方式悄然兴起,这种方式就是“配资投资”。
所谓的配资投资指的是投资者在持有一定本金的基础上,所持有的资金又不足以进行投资时,需要从资本市场或是金融机构手中筹集资金来进行投资的行为。
在早期的中国金融市场上,融资交易是不被允许的。不过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融资融券业务在中国股市中从理论上成为可能。
融资融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融资,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投资模式,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借钱炒股”。另一个是融券,就是在看好一只股票却并没有持有这只股票的情况下可以借出股票进行交易。
在中国的新《证券法》明确了这两种交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监管部门都没有真正允许这两种交易。实际上,直到2011年底,融券交易都没有被中国的股市所真正引进。不过从2009年开始,融资交易已经获准在一些大型的券商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了。融资交易虽然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批准,但是依然处于一种被严格控制的状态中。
融资交易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带来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系统和金融市场本身还不成熟的阶段,融资交易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会给投资者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金融产品本身具有极强的风险性,使用融资的方式进行投资,不仅带来了自身本金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也承担着融资资本的风险。即使在西方市场上,成熟的基金在进行融资交易时也非常谨慎。在次贷危机时,曾经有数只基金由于融资交易的放大性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融资交易带来了整个金融市场资本规模的不确定性,监管部门很难有效地监控市场上的资金。大量融资投资可能造成金融产品价格的非理性变化,而通过融资交易的方式,这些非理性的价格变化又很容易产生复杂的债权关系。这两个原因也是中国证券期货市场一直严格限制融资交易的范围和类型的原因。中国证监会曾经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期货企业不得进行融资交易。
不过,与监管相对的是期货市场巨额利润的无穷吸引力。
期货是指在货物实际交易之前就提前购买了货物的产权。由于货物的价格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期货交易就可以从价格的变化中获利。
对于温州人来说,期货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温州人好炒,而期货的收益方式和炒很类似。温州人谙熟此道,中国的期货市场上流传着一个纪录:曾经有一个温州人,在1个月的时间内,通过白糖期货的4次倒手交易获利千万。
但是相比其他投资类型,期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才能真正从期货交易中获利。正是由于这一点,融资投资成为温州人最渴望的财富助手。而随着温州企业高利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担保公司也开始转型进入融资投资领域。
精明的温州商人把晦涩的融资交易定义进行了通俗化的处理,几乎每一个温州人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无需担保,无需抵押,公司为你提供资金,使你炒股炒期货资金放大数倍。
这种什么都不需要但是限定了融资用途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融资交易,不过在接到短信的市民看来,这更像是开头提到的那种承诺——“赚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
温州大部分的融资投资公司的融资比例都是1∶10。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以1万元为底,向融资投资公司申请9万元的融资金额,这样投资者的原始投资就被放大到了原来的10倍。
温州人喜欢炒,但是面对期货巨额的资金需求,温州人又陷入了没钱炒的尴尬,如果你是一个这样的温州人,此时收到了前面提到的那种短信,你会作何选择呢?
于是精明的温州担保公司开始运作一种全新的买卖:融资投资公司。这些融资投资公司一般不会出现在最繁华的街道上,而是出现在市区的一些“次级”商业地区,例如真正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支路或是小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