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的亡国路上,就请让她悄身隐去,轻抚残冬恨雪、悲云惨淡的废旧山河,让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远离她无辜的内心吧!可是,更多的夜晚,她仍是相思如雨,离情如故。这亡国的泪,仍自腮边落,枕畔,又湿了几回。
从此,五国城仍是孤雁寒鸦、乱鸿阵阵,那就让它付诸流水吧,在她离去的身后,做一声绝世无奈的叹息!
想着她,念着她,北宋大文豪周邦彦的一阕《少年游》悄然响彻心头。千年后的梦里,我仍在怀想,那只曾在长空飞翔、剪断故乡的雁影,可还会在秋起风萍的日子里声声悲鸣?一颗守望回归的苍老之心,是否还会在后人无数次吟风咏月的宋词里,涕泪沾裳地回望中原帝京繁华锦绣的上元之月?
会的。因了《少年游》,因了宋徽宗的宠爱,她的名字注定载入史册,流芳千古,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缅怀的记忆。她是李师师,本是汴京城里经营染坊的匠人王寅的女儿,因母亲早逝,便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且声震屋瓦、高吭嘹亮,那老憎不禁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四岁那年,父亲王寅因染布延期获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便由邻居抚养,渐渐出落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兼善解人意,小小年纪就成为方圆百里闻名的美人儿。不久,经营妓院的李媪无意中听说了她的芳名,为今后生计打算,不禁计从心来,愣是将师师收为养女,并延师教读、训练歌舞,好让她尽快成为自己的摇钱树。十三岁那年,便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因容貌姣好,又兼弹得一手好曲,并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当时就有“曲听李师师,舞看赵元奴”之说,于是乎一时间名噪京城,上至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下至三山五岳之辈,皆以一登其门为荣耀,没有哪个男人不想一睹她芳容的,就连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千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消得?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