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行走江湖:用真功夫推广中国武术(1)

影武者 作者:张海


7岁开始习武的李连杰,在少年武校接受的是比自己想象中更艰苦的训练,正因如此,成长中的他才会越来越坚强,身手也越来越出众。很快,他就在全国武术界崭露头角,多次在国家级武术比赛中夺冠,并获得许多对外表演的机会。而他能进入演艺圈,也与年少时的武术表演有着密切关系。

1982年,李连杰因出演《少林寺》中的觉远小和尚成为武打明星,从此他对功夫电影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不仅从武术队退役,还移居香港开始新的演艺事业。此后20多年,在华语动作片的几次高峰和低潮中,李连杰始终用实力证明自己,用拳脚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尽管最初有不少人认为,李连杰并不适合出演香港功夫片。但事实证明,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几十年的汗水甚至血泪,足以让他“黄袍加身”,成为实至名归的“功夫皇帝”。而在行走江湖的这几十年里,李连杰竭尽全力所做的,不仅是“通过功夫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是“借电影肯定中国武术”。

少年冠军的习武之路

在我8岁那年的夏天,母亲将我送进了什刹海体校的暑假学习班,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体育学院。原本,母亲和其他同龄小孩的家长一样,只是不希望我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浪费掉一个多月的假期,可没想到,我竟然糊里糊涂地被分到了武术班。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要习武,更没料到我今后的人生再也离不开武术了。

一个多月的暑期武术班结束后,我又开始上学,可突然有一天,我竟然被通知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去什刹海体校训练。当时,和我一起接到通知的学生有20多个,我是他们中最小的。刚开始,我还觉得这种生活很有趣,可慢慢地,新鲜感就过去了,训练也变得越来越苦。我清楚地记得,3个月后,有一部分学生就退出了训练,又过了一段时间,最初参加训练的20多人就只剩4个人了,我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我并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训练,但看到仅剩的4名同伴,竟不由地萌生出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不能半途而废。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度过了那又苦又累的一年。

直到一年之后,也就是9岁那年的夏天,当我准备参加平生第一次比赛的时候,我才知道辛苦了那么长时间,终于要做一件大事了。

那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但它既不是由政府举办,也没有奖金,唯一的奖品是获第一名的参赛者会被公认为“优胜者”。这样的规则,如果放到今天,可能会被大家传为“笑柄”。可奇怪的是,当时的我竟被这种奖品吸引,鬼使神差地去往山东济南参赛,那又是我生平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离开北京。

要去济南的那天早晨,母亲哭了,她放心不下我。可那时我已如箭在弦上,如果不去,我知道自己一定会不甘心,会后悔的。所以,我还是下决心踏出了那一步,最后成为比赛优胜者。

回到北京后,我以为又要继续以前白天上学、傍晚练武的生活。可没想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说从现在开始每天只用上半天学,其余时间都要用来练武。这一回,训练强度比之前又大了许多,因为我们的任务非比寻常,至少当时还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那时,我国要举办泛亚非拉美乒乓球锦标赛,这是一次意义相当重大的外交赛事。所以,我们要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国外友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开幕式上表演节目。那么,除了京戏、舞蹈等,中华武术也就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

在登台表演之前,我的家人比我还紧张,他们担心我会在表演时出错。可实际上,到了真正要登台的那个时刻,我们想出错都错不了,因为练得实在太熟了。我们武术团一共要表演5个节目,我参加了其中的3个。表演前的那段日子里,我们真是累得够呛,每天下午几乎不停歇地训练,前前后后光彩排就有12次,每次都有高层领导来评估。

但这样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天的表演很成功,我们甚至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就是被周恩来总理接见。可以想象,总理亲自接见并称赞你的表演,那会让人多么自豪。对于当时只有9岁的我来说,这真是终身难忘的大事!

被总理接见之后,我在什刹海周围算是有些名气了,亲朋好友、学校老师们都或多或少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材。可偏偏到了那个时候,我自己还处于云里雾里,仍然不知道练武有什么用。

理想是做个公园看门人

我还记得,上小学时,家长、老师总爱问我们“长大了想当什么”“有什么理想、志向”之类的问题。刚开始,大人问我的志向,我就说当军人、警察,当农民什么的,但其实这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是被灌输进去的。后来,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等后来老师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要做看守公园的。老师听完很不高兴,觉得我是尖子生,却没有进取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