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2010年1月至10月城镇居民年收入在20000元左右,城镇家庭年收入在50000元左右,如果按这一收入来算,要在北京六环以内购房,即便是购置一套二手房也要苦苦奋斗二十年以上。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中低收入购房群体已经被高涨的房价挤到了远郊,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近几年来,北京也加大了保障房的开发力度和建设范围,但能够取得保障房资格证的中低收入群体毕竟还是有限的,毕业留京的大学生和大量的外来人员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购房趋势,由于收入和购买力的严重不足和低下,这部分处在社会“夹心层”的群体不得不把购房的目标定在价格更低、位置更远或户型更小的郊区一带,这就造成了住房消费群体大量外移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促进了周边城镇和北京远郊一带房地产事业迅速繁荣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涿州、香河、燕郊和天津等地商品房的销量倍增,而购房的主体绝大部分是在北京务工的中低收入群体。而引发北京住宅远郊化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北京高房价挤压导致中低收入人群置业外移。
任启鑫认为,政府在北京住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加大远郊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分散购房群体的需求,加大新城产业的规划,减少人口流量,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现象等。而这些办法虽然有用,但在短时间内恐难见成效,反而还会带来轨道交通沿线以及城市近郊房产市场的透支式发展,成为郊区房价节节攀升的助推器,而郊区房价提升的势头正是一种最好的体现。
对于这些一直坚守在北京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能否在这个一线大都市实现心中最初的梦,又或者就像电视剧《蜗居》里面的海萍那样,为了心目中大都市的梦想,她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然而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到头来,只能远远地看着那些博物馆和音乐会的广告,而心中那个华丽的世纪明珠,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于建嵘教授说:“在国家一线城市高房价的生存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呈现更多的后果,但也不能太过绝对地说会引发某种后果或导致某种趋势。其一,如果人们太过于急功近利,或者是做了大城市的‘房奴’,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社会病态现象,就如《蜗居》中的现象一样,不得不寄居在别人的身上,也不排除某些人为了下一代不再成为‘穷二代’会铤而走险;其二,社会也有可能朝着一种可悲的方向发展,但只要他们愿意,并朝着在别人眼里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坚持奋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过程。当然,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当局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除此之外,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在高房价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充满了焦虑感,无疑这种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乃至于对整个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就像《蜗居》中海萍所说的那样:“如果生活可以是一卷录影带,我一定将它倒带到我22岁时,我会重新选择,选择我的爸妈、我的爱人和我的孩子,在家乡买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就像影片中的慢镜头一样简单。因为,这才是我想要的。”
然而也正如海萍的丈夫苏淳所说的那样:“江州的店铺确实好,只可惜你买不起;江州的音乐会是悦耳动听,只可惜你一场也没有听过;江州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只可惜你连这里的房子都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