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篇三 中层不是管理岗位(10)

总裁的最佳拍档 作者:吴荣华


吴:可见,深刻理解业务应该到哪儿截止,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公司,连副总经理都是自己贴发票报销,而公司竟然向新来的员工炫耀这一点,认为那是管理卓越的一个表现!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李:这种公司一定是“垂直对抗”的组织吧。

吴:当然。这种组织的高管,往往面带倦容,毫无明星气质。自夸一下,我的明星气质就完全得益于海尔的洗礼。自一线开始,我就享受了信息员的“五星级”服务,也就是说,我是一线业务员的时候,就已经在扮演领导的角色了,因为我随时可以得到信息员毫无条件的服务。

李:这么说,海尔的最佳拍档,顶层是张瑞敏和杨绵绵,而基层则是大区总监和信息员,是吗?

吴:没错。海尔从基层的信息员开始,往上有区域信息员、综合信息员、综合部长、企划部长、执行总裁;而一线业务员往上,有大区总监、工贸总经理、事业部长、商流本部部长、张瑞敏。前一条线是海尔的行政平台,这就是“最佳拍档”在组织中的形象体现。

李: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结构啊。

吴:说海尔长于管理,是因为在每个层面,都体现了“最佳拍档”的特点。只有基于对管理的深刻理解,才能搭建出如此精妙的结构。

回答“到底谁才是总裁的下属”

吴:李总,我们前面聊了这么多,现在小结一下如何?

李:好啊。这段时间以来,聊到的关于“业务到SBU头截止”、“高管就是review并不指挥”、“招聘不应该是SBU头的责任”等,我获益匪浅啊!

吴:您现在能回答“到底谁才是总裁的下属”这个问题了吧?

李: SBU头才是我的真正下属!

吴:没错!准确地说,SBU头不仅仅是总裁的下属,而应该是总裁和副总裁的共同下属。只有“共同下属”这个概念,才能让总裁明白副总裁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样,总裁就不会把副总裁负责部门的问题,一味归咎于副总裁。副总裁负责部门的问题,其实是总裁和副总裁共同的问题。

李:“共同下属”这个概念确实很关键。

吴:是的,因为如果总裁问责于副总裁,那就还是一种对抗关系。而“共同下属”的概念,则是避免对抗的唯一途径。

李:副总裁的核心职责是用自己的勤奋来推动SBU头,但是不能指挥SBU头具体如何做事。

吴:这中间要特别注意的是SBU头岗位的性质,它不是一个管理岗位,而是一个十足的专才岗位。

李:嗯。

吴:总裁和副总裁要形成拍档关系,合格的SBU头是前提条件。

李:是啊,如果SBU头业务能力不符合条件,那副总裁再勤奋地review也解决不了问题。

吴:只有SBU头的业务能力合格,管理和业务的那道界线才有意义。如果SBU头非常投入但是能力不足,那么副总裁的岗位设置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可以拿现实生活来例证。在家庭中,子女是谁的下属呢?不就是父母的共同下属吗?

李:这个比喻很形象。

吴:孩子出了问题,难道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吗?

李:当然是父母的共同责任啦。

吴:我认为,孔子推崇孝,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让父母与子女的这种关系成为一个社会的主体,就是为了消除夫妻的对抗因素。这一点,西方就不一样,西方社会至今还是夫妻关系为主体的社会。

李:有意思。当父母关系隐退、夫妻关系彰显的时候,就会出现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

吴:那是因为这种结构隐含着对抗的因子。类似的,如果还是按照一对一的逻辑处理总裁和副总裁的关系,那只能得到“对抗”这个结果。

李:那么,总裁和副总裁在日常中到底如何分工配合呢?以我为例,如果我每周只呆在公司一天的话,怎么防止副总裁变成“土皇帝”呢?我们之前提到过周例会的简单分工,那么季度和年度会议又如何呢?还有我的总经理助理又是什么角色?另外,如果组织规模太大,我怎么办?我的下属还是这些SBU头吗?

吴:别急,我们接下来就会聊到这些话题。我现在先回答您最后两个问题,我前面不是说过,“最佳拍档”只是一种原理,如果组织规模大了,常常会将营销职能独立出来,设立销售公司,这样,销售公司就有总裁和副总啊。

李:只要把视野扩大到整个组织,“最佳拍档”这种模式就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层级。

吴:没错!这正是它的精妙之处。

《总裁的最佳拍档》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