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感启发式:因为喜欢,所以认同(1)

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一旦加入情感因素,结论对论证的主导作用便会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克(Paul Slovic)提出了“情感启发式”的概念,认为人们的好恶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你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你对各类论证的看法,即它们是令人信服的还是难以服众的。如果你对当前的医疗政策还满意,就会相信该政策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而且你相信在这个政策下,花同样的钱能做更多的事。如果你对其他国家采取鹰的态度,就很可能会觉得其他国家相对弱小,更有可能对自己的国家俯首帖耳。而如果你的态度像只鸽子,就会觉得它们更强,不会轻易受到牵制。你对辐照食品、瘦肉、核能、文身或摩托车等事物的态度会左右你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它们是惠及生活还是充满风险。如果你对这些事物通通都不喜欢,很可能会觉得它们对你而言利少弊多,根本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结论的至高无上并不意味着你的思维完全停止运转了,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忽略信息和合理解释得出自己的结论。在了解到自己并不喜欢的一项活动的风险其实远比自己想象的小时,你的看法乃至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至少会有那么一点变化)。然而,这种较低风险的信息同样也会改变你对该活动益处的看法(你认为益处会更大),尽管你接收到的信息中没有任何与益处相关的信息。

在此我们又看到了系统2的另一个“特性”。到目前为止,我似乎已经将其描述成一个给系统1留有足够余地的默许监视器。我描述的系统2还具有主动搜寻记忆的功能、复杂计算功能、比较功能、规划功能和决策功能。在球拍和球的问题中以及许多其他的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例子中,系统2似乎总是处于最高决策地位,并有能力抵制系统1的建议,它能使事情放缓,开始进行逻辑分析。自我批评是系统2的功能之一。但在态度方面,系统2更像是系统1各种情感的赞许者而非批评者,也可以说是其各种情感的转让者而非实施者。它搜寻的信息和论据多半局限于与已有看法一致的信息,并不着意对其进行调查审核。积极且追求连贯的系统1为要求不高的系统2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

示例—替代和启发法

“还记得我们绞尽脑汁去回答的那个问题吗?我们是不是把它换成了一个简单点的问题呢?”

“别人问我们的问题是这位候选人是否会成功,但我们要回答的问题似乎是她是否能成功应对采访。咱们还是别顾左右而言他了。”

“他喜欢这个项目,因此他认为该项目投入少、回报高。这是情感启发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将去年的表现作为依据来预测公司未来几年的表现。这个依据能作为有效参照吗?我们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才能作出正确预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