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无处不在的类催眠现象(1)

催眠真相:自我的觉醒 作者:李涛


三国时,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张绣。在行军路上,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士兵们口干舌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这时,曹操灵机一动,对士兵们讲,“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就是一种类催眠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催眠无处不在,只不过少了催眠师的引导。广义上讲,所有与潜意识沟通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催眠。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催眠中,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被父母、同学、老师、同事、领导所催眠。

比如,小时候摔个跟头,妈妈就会赶紧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看摔疼了吧,疼不疼啊,不要哭啊,不哭了给糖吃。结果,你就被妈妈催眠了,跌倒是因为自己不小心,这样不好,以后尽量不要跌倒。但跌倒是我们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问疼不疼的时候,其实是在暗示你很疼;说不要哭,就是暗示你赶紧哭,而且哭了还会有糖吃,当然要大哭特哭了。

我们从小到大就这样被各种正面或负面信息所催眠,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做。所以,到最后,成了现在我们的这个样子。

1. 催眠与透明的天花板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所动物园里,大象被拴在一个不大的木桩上。凭它的力气,完全可以拔掉木桩跑掉,为什么它不跑呢?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动物园的饲养员解释道:这头大象从小就被拴在这个木桩子上,由于当时力气小,它跑一次,跑不了,再试一次,还是跑不了,就这样多次失败,多次暗示,它的潜意识接受了“拴在木桩上跑不了”这个暗示。

从此以后,只要一把它拴在木桩上,它就认为跑不掉了,不管它长成多大的大象,力气有多大,它也不会再去作任何尝试。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要大象稍作尝试,就可以把木桩拔掉,逃脱木桩的约束。其原因是,“拴在木桩上跑不了”这个消极的暗示,使大象产生了自卑心理,它自认为自己无法摆脱这个木桩。正是这种“自卑心理”限制了大象能力的发挥。

这应该算是一种催眠。虽然我们看着觉得很可笑,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心里没有这样的木桩,不让别人觉得好笑呢?

再讲一个故事,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中,箱子上面扣一个玻璃盖子。刚开始的时候,青蛙一定是不停地想跳出去。结果可想而知,它不断地撞在盖子上。

后来,青蛙就不会跳那么高了,但它仍会不停地跳,不过不会碰到那个透明的盖子了。

过了一段时间,当把这个玻璃盖子拿开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只青蛙竟然再也跳不出这个箱子了。

我们每个人心里是不是也有这么一块透明的天花板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仔细盘点一下,自己的心里面已经不知不觉地被人安放了许多透明的天花板。我们害怕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的后果,而是害怕失败后被人嘲笑,害怕被人认为是低能、弱智。失败并不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我们受不了别人嘲笑的眼光。其实,嘲笑真的有那么可怕么?

2. 自信心来自何处?

不知各位读者中有没有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当心不经意中给自己的孩子盖了一块透明天花板。如孩子不小心跌倒,当你说怎么这么不小心的时候,就已经给了他一个负面暗示,跌倒是不好的,所以宁可走慢点也不要跌倒。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笨。结果就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好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催眠师,但未必是一个合格的催眠师。为人父母难啊!

等孩子长大一点,上学后,老师又成了孩子的催眠师。下面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所中学想分快慢班,把智商高的学生分到快班,把智商低的学生分到慢班。如何确定学生智商的高低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