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教育成绩欠佳,但即使在哈佛、耶鲁这类名校,大部分学生和教授还是美国人,说明其基础教育还是在大量培养优秀人才,其高等教育并非仅靠金钱和外国的精英来维持。
按诸“性习说”,人类本性相近,但各人存在不同的发展倾向,其原因与成长环境条件有关,也与现代生物科学发现的先天基因差异有关,因此重在后天“因材施教”,以求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性向特色潜能,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长进,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并成为学有所长的有用人才。
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为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海阔天空的领域。不受约束的想象才能显示思维的质量。
事实上,美国的基础教育观念对于单纯掌握知识并不是很注重,而主张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主性,使得美国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具多样性和创造性,因而在高等教育中能够造就大批出类拔萃的优异人才。还有许多没有高学位甚至高中没有毕业的美国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性向的职业,在谋生中获得乐生的情趣。
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
美国的基础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校约占85%,由政府资助供当地学生就读,不需支付费用。私校约占15%,隶属于私人机构或宗教团体,由民间出资兴办,供当地或外籍学生就读。
公校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学区) 控制和资助。在小学和中学,课程、资金、教学和其他政策都由当地选举产生的学区委员会决定。教育标准和标准测验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美国目前约8400万在学学生中,幼儿园和中小学生约计6500万,86%在公校就读,12%进私校,另有约2%由家庭提供教育。25岁以上的美国人当中,有84.6%高中毕业,52.6%接受高等教育,27.2%获学士学位,9.6%获更高学位。
美国建国后近100年的时间里,联邦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直到1867年才有专门的行政机构。从1867年到1980年,这个机构只是一个隶属于其他部门的二级机构,不是内阁的组成部门。1980年开始,联邦政府方始设立内阁层级的教育部,但权力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