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洋务运动为何没使中国走向富强(1)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 作者:袁腾飞


三次辩论定乾坤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未曾给中国太大的触动,“二鸦”给天朝带来的可是无限创痛。京师被洋人攻破,帝国都城三千多年来头一次被洋人占领,咸丰皇帝仓皇外逃,避难于避暑山庄,英年早逝一命呜呼。痛定思痛,朝廷决定改弦更张。 由于对如何解决国内重重危机,是否需要向洋人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等诸多问题上的差异,朝廷官吏分为顽固派和洋务派两大派别。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也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两派都是要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怎么维护在手段上是有区别的。一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着就行了,一方说洋一把吧。洋务派跟顽固派进行了三场论战。 第一场是华夷之辩。顽固派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以夷变夏,要毁弃中国的统治和伦理道德。中国近代的探索举步维艰,小日本为什么一下子就成功了?甭管我跟谁学了,我都还是日本人。中国几千年都是人家跟我们学,现在我们跟别人学,学了以后我还是不是我?这种观念非常强烈。你如果让我们学洋人的东西,那就是以夷变夏,如果中国人都认为洋人先进,北大清华毕业生都跑美国去,这不就是以夷变夏?当然这场辩论洋务派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因为甭管是顽固派还是洋务派,其目的都一样,就是用洋枪火炮卫我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保卫儒家文明。 第二场辩论是道器之辩。道是制度,器是技术。中国人是看中制度还是看中技术?当然是看中制度。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洋人来了之后怎么抵御他?给他上课,讲四书五经,拿经书把洋人干掉,顽固派一帮人都是理学名家。洋务派说,大学士您说得太好了,但是“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已致酿成庚申之变(注)”。恭亲王当朝问顽固派代表倭仁老师,下次若再发生庚申之变,联军打北京你敢不敢到前线去跟英国人理论,敢不敢披着你的甲胄,举着你的干橹去给人家上课?如果你敢的话,则本王唯大学士之命是从,吓得倭仁二十多天没敢上朝,说我脚崴了走不了。 第三场义利之辩紧跟而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安石就是这么被攻击的,整天修工厂弄铁路,不就是一帮小人嘛。最后朝廷明白了,皇太后也明白了,光在那儿嚷嚷口号,国库里的银子能自个儿长出来?洋务运动通过这场辩论基本上把顽固派的势力给打下去了,洋务运动兴起、发展起来。 注: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圆明园,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对列强作出巨大让步这一重大事变,该年为庚申年。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总督和巡抚,他们掌握地方实权。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迁直隶,任职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曾国藩一走,遗缺就由李鸿章补,所以李鸿章也是两江总督迁直隶。 清中期以后对于地方大员定设八督(注):直隶、两江、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两江是最富庶的地方,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地盘也大。左宗棠是闽浙迁陕甘,张之洞是两广迁湖广,基本上清朝地方八个总督这就占了四个,张之洞做湖广总督长达二十多年。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 曾国藩在危难之时,维护了清朝统治,维护了旧文化。他虽然并未亲身参与同英法联军的战争,但西方人的势力深入长江,在长江一带作战的曾国藩深知,旧文化并不能救中国。曾国藩注重水师,认为水上优势也能决定陆上优势,西方的军器和练兵之法在我们之上,所以他提倡自强,要购买西洋轮船枪炮,以夷器制夷。 后来的中国认识到,夷是制不了的,不被夷制就不错了,唯有自强。夷的洋枪火炮太厉害,所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的天津机械制造局。通过洋务运动,清朝的军队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军队五百年才完成的由冷兵器向火药兵器的过渡。 洋务运动的作用相当大。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收复南京的时候,湘军还放箭。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已经开枪。到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比日军要领先了,再打不过就是兵将的问题,不是装备的问题。电视剧里一演,都辛亥革命了,清兵还举俩铜锤,那纯粹是瞎扯,是为了突出武打效果,抱一挺机枪怎么武打?其实清军的装备水平,已经不比列强差多少了,尤其是轻兵器。可能机枪大炮这玩意儿不行,枪这东西没问题,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保卫国家的作用。

洋务派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建了近代的民用工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的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民国的时候,最大的兵工厂就在汉阳,所以那时候士兵用的枪叫汉阳造,其实就是仿的德国毛瑟枪,为什么在汉阳造?汉阳有最大的兵工厂,兵工厂为什么在汉阳?因为汉阳有铁厂。 洋务派还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队建立后,成立了海军衙门。 中国几次败仗吃的就是有海无防的亏,大海不像陆地,大海是连成一片的,朝发夕至,从哪儿都能过来,所以有海无防吃亏就吃大了。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期间,保举李鸿章到上海操练淮军(注)。李鸿章提出专设海防的想法。1875年之后,朝廷任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四艘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不久,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因为对在英国订造的军舰不满意,经过反复比较后,李鸿章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李鸿章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当时美国海军是世界第十二,中国北洋水师是世界第六,还不算南洋、福建水师。

洋务运动还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在1872年到1875年间,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一去要在美国待很多年,而且这些孩子生死各安天命,去的都是穷孩子。有钱的孩子谁敢上那儿去?不像今天去的都是有钱的孩子,有钱孩子科举做官,没事上美国干吗去?没人愿意出国。那会儿一说出国都是去外夷,没准让那儿人给吃了,没人敢去。所以只有这些人去美国,去的时候长袍马褂大辫子,回来全都西装革履小分头,给李中堂磕头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因为辫子是假的,别一磕头辫子掉了,大逆不道。 可惜这些人学成的非常少,大概就第一批幼童有学成的,你想这一帮人到了美国,他们看了就知道什么是好的,民主自由比专制要强得多,人家那儿见总统都直呼其名,咱这儿见皇上还得跪着,多不好意思。原来咱们中国派驻在国外的使节,新的使臣来旧的使臣要归国,得到码头上去迎接,新的使臣宣读圣旨,使馆全体人员跪在那儿,接这个圣旨。外国人就跟看耍猴的一样围一堆看,怎么回事,这玩意儿太好玩了,念什么呢都在那儿趴着,念完圣旨以后才到使馆。后来中国人也感觉这个太有伤国体,所以就奏请朝廷批准,这仪式在使馆里举行,咱就别在码头上现眼了。因为在中国肯定都得在码头上,钦差大臣来了你得迎到码头上,你得出城多少里去迎,在那儿就得宣圣旨,就得跪着,你不能回到衙门了才跪接。公使夫人裹完小脚,晾晒裹脚的白布,洋人以为中国国丧,皇上死了,都来吊唁,惊闻大皇帝不幸去世,我们特来哀悼。中国人傻了,没这事啊。洋人说那你这儿为什么挂白布啊,那是裹脚布,洋人不懂好好的脚干吗要裹起来。好多观念一发生冲突,这一帮人就不愿意再接受清朝的封建统治,朝廷一看,坏了。 于是下诏,召回当年出国的这批幼童。相当多的孩子没有完成学业就回来了,有的是上了大学,也有的不回来了,就在他那个寄养家庭的掩护下跑了。中央电视台拍过一个五集的纪录片,当年好几个幼童跑了,跟当地人结婚,采访他们的孙子,长相完全是白人,而且只能说英文,一句中文都不会。而这些回来的人,就把先进的观念带了回来。 注: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职掌总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最高长官,世称封疆大吏。

注: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淮军出于湘军,是清朝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