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连外管局这样权威中的权威也不敢对热钱规模下贸然的结论,那么,在数字上纠缠确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高建明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事实上,热钱无法准确计算,无法得到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规模测算,恰恰有一个原因被人忽略了——热钱是如何流动的?
特别是在对外汇监管方面从不松懈的中国,这个问题比究竟有多少热钱更值得研究。“要是换了我,起码,不会再继续舍本逐末,在没弄清狗熊是怎么笨死的之前,先去研究狗熊的愚笨指数是多少。”高建明经常会这么想。
幸运的是,很快,在热钱数字战没多久,大家也都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社科院报告的作者、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就出来说了句比较务实的话:“比热钱具体数字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弄清热钱流入的途径。”
同时,他立即投身这项调研工作,最后也确实得出了比开始那1.75万亿元热钱稍微有价值点的结论: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可能有三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
要知道,高建明就是钱庄出身,里面的水有多深,他自然比纸上谈兵的专家教授们更清楚。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尽管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已经严格到几乎无缝的程度,但过去他们经常玩的那种通过与外贸企业相勾连,利用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虚假贸易方式入境的所谓经常项目(包括骗退税),以及身披外商直接投资的(FDI)项目外衣,然后转而投向其他非标的领域,或是利用证券投资资金(QFII)和私募股权投资(PE)这样的资本项目入境的貌似“合法通道”的手段,现在仍旧是令监管当局风声鹤唳、头疼不已的大窟窿。而且,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堵住过。而地下钱庄,恰恰是这些漏洞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无论是做小九九生意,还是帮助国际热钱过境搞雁过拔毛,主要就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操盘。
因此,专家下的结论需要稍微修改一下,才更加准确:
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两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主要操盘手是地下钱庄。
专家们还经常会提出问题:相关金融部门对地下钱庄能控制吗?
这个问题很傻很天真!
第一,要是能控制地下钱庄,就不会出现热钱算不清的局面了。而且,不只是难以控制,更有甚者,很多人恐怕连地下钱庄的完整运作模式都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可以说,他们所了解的,只是地下钱庄的一个业务流程而已:
地下钱庄会让想要入境的境外资本拥有者将钱汇入其指定的境外账户,然后,地下钱庄再以高于官方汇率的黑市价将等值的人民币打入境外资金拥有人的中国境内账户。可以说,这中间他们扮演的是银行的角色。这期间,地下钱庄会假借房地产、外贸进出口、退税等大宗交易设计出等额的利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瞬间将这笔来路不明的钱“洗白”。
看似很简单的往来,实际上,这笔游资已经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资本入境管制,外管局、调剂中心,连钱的影子都没看见,人家就已经入境了。
简单吗?
貌似简单。
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很多的细节,是地下钱庄的局外之人始终搞不明白的——
手续费佣金比例是多少?汇率是挂牌价还是调剂价?如何设计大宗交易的利润?每天的交易额是多少?有没有私下里的合同?出现信用问题,赖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