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朝长寿在于弃“纸”(2)

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 作者:黄伟


然而,纸币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负责任的发行者来说,发行量是建立在自己对市场上货币需求的主观估计基础之上的,存在偏差是必然的。负责任的朱元璋政府即便再英明,也终究要犯错误。随着朱元璋的逐渐老迈,依赖于其个人威信和能力的政府必然逐渐降低效率。经济发展也逐渐疲软,而当时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的信息掌握绝对远不及当今世界这样灵敏。再加上明朝纸币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纸质较差不能耐久,而且只发新钞不回收旧钞。所有这些原因导致纸币越积越多,终致出现超发现象,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部分地区出现了纸币贬值现象。朱元璋对于通货膨胀是敏感的,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禁止使用铜钱,企图用他迷信的暴力来解决经济问题。然而市场对暴力的反应往往是另辟蹊径,许多地方就暗自用白银交易。朱元璋在临死前一年的洪武三十年(1397年)年还明令禁止金银流通,不过效果仍然不佳。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于1399年~1402年爆发了争夺江山的四年战争,史称“靖难之变”。朱棣最终获胜夺了皇位,是为明成祖。在惨烈的战争中,超发纸币从来都是政府筹措军费的手段,这导致纸币急剧贬值。在明成祖登基不久的永乐五年(1407年),一石米需大明宝钞30贯,而在宝钞发行之初的1376年仅需1贯。这之后,大明宝钞的信用就难以恢复了。到明宣宗四年(1429年),一石米涨至宝钞50贯,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一石米涨至宝钞100贯,(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明朝政府面对纸币信用尽失的局面,也不再禁止白银流通。及至弘治(1488~1505年)以后,大明宝钞实际上已经废止不用了,白银和铜钱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的支付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