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 旭日(4)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 作者:吴俣阳


提起儿子和女儿,畹华脸上绽开了花般的笑容:“是啊,不知道大永和五十怎么样了,我每天晚上做梦都梦到他们呢。”

“他们肯定在等你回去唱戏给他们听呢。瞧,他们的爸爸多了得,都唱红上海滩了!”她一脸幸福的微笑,“等他们长大了,我一定要告诉他们,他们的爹多有本事!几天的工夫,就让整个上海滩都为之疯狂了!”

她明白,自己并不是在夸赞畹华,更不是在恭维他,有谁能像她一般了解他付出的艰辛呢?演《穆柯寨》时,他不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承受了身体上的负重。《穆柯寨》是一出扎靠戏,演员穿的“靠”就是古代武将在战场上穿的“铠甲”。式样是圆领、紧袖,分前后两块,绣着鱼鳞花纹,领口带“靠领儿”,腹前有“靠肚子”,上绣龙形或虎头形,护腿的两块叫“下甲”,背后有一块硬皮制作的“护背壳”。“靠”分“硬靠”、“软靠”两种。“硬靠”又叫“大靠”,如果是“硬靠”,那么“护背壳”内可插四面三角形的小旗,称“靠旗”;“软靠”与“硬靠”没有式样上的差别,只是不插“靠旗”。又分“男靠”、“女靠”,“女硬靠”与“男硬靠”不同的只是从腰间往下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条,一般是红色或粉色。《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穿的是“女硬靠”,所以背上的“护背壳”内还插有四面“靠旗”。畹华因为是第一次演刀马旦戏,所以是第一次扎靠,“靠”紧紧地扎在身上原本就不舒服,加上背上还插着四面“靠旗”,沉沉地压着他的身子,其中的辛苦自是不言而喻。

“畹华……这回在上海唱红了,往后就别再这样拼命了。”想着想着,她满含深情地凝视着他,有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儿。若不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她势必不会眼睁睁看着他这般拼命,如今已然在上海滩闯下一片天地,以后再唱戏自然无需像眼下这般拼命了。

畹华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她憨憨地笑。这个时候,她并不知道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王凤卿已经替畹华应承了许少卿续聘的要求,直到许少卿的家人为他们端来几碗热气腾腾的冰糖银耳羹时,她才如梦初醒。王凤卿对畹华的表演充满信心,认为照前一段的安排再唱十几天是不会有问题的,所以才同意续半期约。而她亦认为,只要畹华不拼命唱,再在上海逗留半月,无论是从他的事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上来考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便默许了王凤卿的主张。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家人对他们更是十分客气,就连许少卿那个颇为势利的太太每天见了他们,也都小心翼翼地赔着笑脸,生怕一个不小心便把这几尊财神爷给得罪了。

就这样,畹华、王凤卿按照与许少卿的口头协议,在丹桂第一台续演半个月,仍然十分叫座。许少卿也加紧大作宣传,从12月1日起,《申报》每天都有王凤卿、梅兰芳演出的最新预告。与前期宣传不同的是,这次对畹华的介绍多了溢美之词,如介绍他将演的《女起解》为“梅艺员生平最得意拿手好戏”等等。最后一天,更是许诺“特别包厢特别官厅头等包厢头等正厅各赠王梅合拍汾河湾小照一张”。赠观众演员照片这不是第一回,之前也曾赠过,但因为照片洗印效果不佳,观众颇不满意,这一次算是补上一次的,所以戏单上又特别写道:“此照用玻璃光所印,较前所赠不同。”

一切的一切,都让王明华感到由衷地欣慰。丈夫不仅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力追捧,更受到先前势利许家人的精心照料。为此,当许太太提出要按照上海戏馆的旧例,请求畹华一行再帮几天忙后,她自是满心欢喜地替畹华应承下来。对上海观众来说,最后三天的演出更是热闹非凡,梅兰芳、王凤卿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丹桂第一台甚至特地安排王凤卿的两位公子王少卿、王幼卿参加演出,王氏父子三人同台演出将气氛推向高潮,也为梅、王二人首次赴上海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一曲《汾河湾》优美婉转的腔调划破长空,一切,便已尘埃落定。四十五天的演出,不仅让这位来自北京的第一青衣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更让她对他有了崭新的认识。此时此刻,她已然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他的爱意和敬佩。便是这样一个清瘦得令人心疼的男子,却赢得了上海观众的厚爱,怎能不让她感动?

北上的火车在凛冽的寒风中呼啸前行,回眸,望一眼窗外灿烂的星空,她知道,离上海已很远了。所有的辉煌都已成过去,尽管上海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有的报纸甚至称誉他为“敦请初次到申独一无二天下第一青衣”、“环球第一青衣”。但她明白,生活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让他继续安心唱好戏,她更要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给他更多的温暖与支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