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铁路的冲击(5)

罗斯柴尔德家族(中)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颇为真实的言论,它所提及的是按照比利时的模式,由国有部门控制铁路网:差不多同一时期,类似的经济民族主义论调也在德国回荡着。在批判国家政策导致的分配不公方面,图斯内尔的书给了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傅立叶等人以启发。铁路带来的“巨额利润”部分来自于“法国工人与艺术家的劳动”:“谁为投机者数亿奖金埋单?是工人,是人民。谁被当权者忽视?是人民。”

但是,图斯内尔的经济言论本质上与反犹是密不可分的。他愤怒地宣称:“在这个敏感的时机以及腐朽的政治环境下,叛徒、雇用文人、议员、大臣们将把法国卖给犹太人……”将铁路公司认定为一个单一的宗教团体无疑需要很大的定义弹性,因为主要角色显然有来自英国和瑞士的非犹太人投资者。但是,图斯内尔却毫不费力地给出了答案,这也为将来反犹的数代人确立了一个范例。罗列出各个铁路公司的名字和它们主要股东的姓名之后,他将他们描绘成了一个世界性犹太实业银行的分支,这个银行拟人化成“罗斯柴尔德男爵、金融之王、一个由基督徒国王授勋的犹太人”。在19世纪40年代,“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类别,而是成为剥削资本家的代名词。

图斯内尔的书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此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模仿者—他们通常很乐意逐字逐句地重复他的指责,并添油加醋。在图斯内尔的书第一版问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另一本措辞更为激进的小册子也随即上市,作者用的是假名“撒旦”,其真实身份是不出名的文人乔治·戴恩韦尔,小册子名为《罗斯柴尔德一世—犹太人之王传奇》。根据戴恩韦尔的说法,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贿赂才获得北线铁路的合约,他们向议员们派发了1.5万股股票;此后,他们又欺诈了这些股东,私下发行了新的股票,稀释了原始股的价值。詹姆斯是“罗斯柴尔德一世……投机帝王……只顾攫取财富,其他孩子的父亲则失去了一切,只剩下最后一块面包皮”。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反犹报道浪潮中,类似的指责再次出现:比如,希拉克声称詹姆斯将北线铁路的股份分给了友好的报纸,如《宪章报》或《辩论日报》,甚至在邀请前来用餐的宾客餐巾纸下面塞了几份股份。德吕蒙则重复了图斯内尔的指责,舍尔布将戴恩韦尔的相关言论翻译成了德文。同样的故事甚至在1945年之后还被重复着。

这些攻击有什么实质内容吗?一个现代历史学家曾说:“(铁路)金融系统……似乎最大化了国家的成本,给股东则带来了最大化的收益。”公众对于北线股份的需求是巨大的。以此目的接触詹姆斯和列昂内尔的人数不胜数:一个当时的人开玩笑说,股票申请截止时间到的时候,詹姆斯手里拥有了“一本珍贵的签名册”,上面全部是巴黎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斯托克马男爵是比较早投资法国铁路的人,可能是代表阿尔贝王子进行投资的。艾尔斯伯里夫人是另一个投资者。迪斯雷利在1845年购买了150股巴黎 斯特拉斯堡铁路的股票,尽管这被证明是“非常随意的”投机,他在几个月后就卖掉了它们。列昂内尔也“给了”他一些北线铁路的股份。北线铁路的另一个投资者是巴尔扎克,尽管他必须为他的150股股份付钱—与一个不太有名的作家朱勒·雅南不同,他后来写道:“德·罗斯柴尔德先生……用一些北方股份拯救了我和我的小说[《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但是,将股票给予需要帮助的作家,是否带着影响合约归属的特定目的,这点缺乏证据。实际上,一个当时的人曾发现,大多数股份“非常随意”地进行了分配。从股东人数的庞大规模来看,似乎确实如此。公共工程部长迪蒙指出,购买北方股票的有12 461人,购买斯特拉斯堡线股票的有31 000人,里昂线的有24 000人。还值得一问的是,如果政府不提供补助的话,是否还会有如此多的人购买股票。即便有了政府补贴款,那些持有北线股票的人看到的也只是短期资本收益。在铁路合约敲定以及铁路开通之间的数个月里,股票的交易价为750法郎以上,而面值只有500法郎。但是,铁路开通仪式当天,一起悲剧和意料之中的事件提醒人们,不管有没有政府补贴,铁路都是一个有风险的生意。根据1846~1848年的事件来看,罗斯柴尔德家族从北线铁路合约中赚取了巨额且不适当利润的说法,必须用存疑的目光去看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