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安全局其实是一个另类的心理培训机构(3)

安全局读心术 作者:巨雷


通过一系列严格、高淘汰率的笔试和面试应聘进来后,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正式进入国家安全局的秘密通道。新学员还要参加180天的培训学习,学习内容当然包括心理学。每天学习的强度会比较大,很多时候会超过10小时,如果遇到特别学习任务的时候还要补课,晚上在灯光下,学员们需要继续钻研。而学习的地点往往在美国的一些军事基地。在学习过程中,教官会每天不停地提醒这些学员想要留下就必须做到最好,把自己的心理素质练得很强,否则只有淘汰出局。在课上教官通过“你要做到最好,来到这里的都是高手人物,你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有一种很高的国家荣誉在你们身上”等进行心理教育,以激发这些学员的潜能。

国家安全局的训练科目当然不止包括心理一项,还有擒拿格斗、计算机操作,甚至有些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但心理训练始终是很重要的一项,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心理训练项目也进行了变化,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后,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训练项目,规定学员要掌握心理学中的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要能从犯罪分子,哪怕是一个眼神之中发现他们的犯罪动机,并根据这些犯罪分子发出的行为信号,及时对他们采取强有力的瓦解措施。这些新的课程被安排到每日必需的训练中,后来进来的招募者在这些科目上所花费的时间增加了一倍,目的就是要训练他们能够根据犯罪分子的肢体语言及时排除险情。

一位国家安全局教员结合“9·11”袭击对肢体语言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讲在以前国家安全局人员在获取情报和排除险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优良的格斗技能,但在“9·11”恐怖以后,这种简单的工作方法就有些适应不了新情况了。原因就在于,敌对分子越来越成熟与狡猾,如果还是以格斗方法工作的话,就有可能把命丢掉。发生在洛杉矶的一起枪击案就能说明着一切——这天,一名国家安全局人员在潜伏的时候终于发现两名嫌疑人出现了,他们在大街对面,行踪鬼鬼祟祟。他们走了一会儿后来到一家大饭店门前,从一排车前走过,目光不停地扫视着那排车和周围的人们。显然,他们想盗窃一辆车作案或者逃跑。他们拿出工具准备开车门,安全局工作人员当机立断,想冲上去抓捕他们,当时一名嫌疑人从背包里抽出一把长的刀具。这名安全局工作人员心想:任何刀具都不会对我构成什么影响。于是他继续往前冲,想要将两名嫌疑人擒住。但就在这时,这名嫌疑人突然丢下刀具,转而掏出一把枪来,两手握枪开始瞄射国安局人员。这名人员快速躲过了子弹的袭击,只手臂受了点伤,后来这两名嫌疑人在一小时后被其他同伴抓获了。这件事虽然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但这名国安局人员却总结出了一个经验,他告诉同事们,就是要在与敌对分子交火前一定要看清他们的犯罪动机,并从他们的肢体语言中看出他们的犯罪心理并判断出携带武器的情况,切不可盲目上阵,否则后果就严重了。

“哪里有情报,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国安局人员”,这句话是对国家安全局人员最好的概括。是的,在调查恐怖袭击或排除恐怖袭击的时候,国家安全局人员功不可没。并且在他们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会认真研究敌方人员的行为动机,在他们看来,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要仔细调查并作出判断。国家安全局的上司会告诉学员们,作案者不是无缘无故的,只有找到最真实的作案企图后,才能有效预防相关案件的发生。因此,国家安全局在对成员们训练的过程中,会把犯罪心理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来讲述,可以说是学员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而且最好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