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局——其实各国安全局都一样,在对成员窃听时的心理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在调查取证等工作中对读心术的运用了。安全局可以通过他们的读心术及时发现嫌疑人的问题,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安全局非常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案件进行分析,他们认为,从心理角度对案件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获取情报的速度,不仅可以快速破获犯罪分子心理密码,还可以捍卫国家司法。他们擅长通过读心术找出案件的根本原因,这也使得他们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不光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世界上很多主要国家的安全局对读心术的运用都可谓出神入化。比如在安全局获取情报审讯嫌疑人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停地问被审讯人员同一个问题,在这期间观察面前坐着的被审讯人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等。当被安全局成员问了一遍之后,被审讯者会产生侥幸心理,他们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我已经成功摆脱了他们的审问,不用再有什么忧虑了。但实际上,安全局成员在隔上半小时或40分钟之后,还会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安全局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被调查人实行一种验证。他们认为,第一次讯问时,被调查人会讲出事先打好底稿的托词,而这时的托词往往是非常严密的,但这只是安全局特工故意使用的心理战术,当被调查者警惕性放松的时候,安全局成员会突如其来地问同样的问题,这时被审讯者往往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乱了阵脚,他们中的一些人大概会在无意识中说出事实的真相,此时这部分人心里是这样想的:“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我还是向他们说出我所知道的真相吧。”这样安全局就利用读心术获取到了需要的情报。
很多时候,安全局也可以通过对犯罪者表情的观察得知他们有没有制造谎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表情会随着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改变。现在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例来说明这个情况。
有一次美国国家安全局要调查一位副国务卿。他们找到了一份关于这位副国务卿被问询时的影像资料,在这份影像资料中,这位副国务卿在被问询的过程中,当被问及一个和他有牵连的人的姓名,以及图像资料的时候,只见这位副国务卿眉毛略微动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接下来的询问过程中,这名副国务卿又有几次重复了同样的动作。安全局由此推断出这名副国务卿心里肯定隐瞒了什么秘密,于是在接下来的审问中果然得出了和读心术推断相符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