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 张扬过后才知谦虚(1)

不生气的艺术 作者:任惜语


在《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老子指出:大的国家有如江河下游地区的聚集地,如万物之母般,天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聚集于此处,交流互动、滋养生息、相生兼容。通常“雌”都是以柔静的低下姿态而胜过“雄”。

所以,当大的国家有足够的包容能力时,小国都愿意归附大国;当小国能够配合大国运作时,就能与大国相结合。不论大包容小或小配合大,大国的功能不过是多照顾一些人;小国不过就是多配合大国一点,让大国的政策更有效率;这样,双方就能够互蒙其利了!所以,站在愈是大的、强的一方应该更加居下谦虚,才是有德者的治世之道。

老子表面上虽然阐述的是国家如何发展壮大的智慧,实则阐述的是一种人生智慧。若想发展自己,唯有将自己放低才行。

放低自己,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调做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估量问题。自觉非同一般、高人一等,便会放不下架子,也夹不住尾巴,只能颐指气使、俯视于人。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凡人、不与人比较别人在某方面强,才会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杜甫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诸葛亮懂得放低自己,虽躬耕于山林不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后蜀国的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种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