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觉悟就在一念间(4)

不生气的艺术 作者:任惜语


这种恐惧和害怕主要来自内心无法释然,对“有”的认识不足,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们变得执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执著地位、执著财富、执著事业、执著信仰、执著情感、执著家庭、执著生存的环境、执著拥有的知识、执著人际关系、执著自身的见解、执著技能所长等。由于执著的关系,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执著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和恐惧。

这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只要心中没有牵挂,没有障碍,也就不会有对凡尘俗事的操心。远离虚幻梦想,达到大超脱的境界。

《心经》从照见五蕴皆空,到无苦集灭道,都是针对我们对“有”的错误认识及执著,揭示存在现象是无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放弃错误的认识,同时也放弃对它的执著。像《金刚经》所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地去生活。

《心经》中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意思是说,认识到所缘境空之后,放弃了对境界的执著,那这颗能认识的心是否实在呢?不是,心也是缘起的。比如说眼识认识活动的产生,它依赖九个条件:眼睛、色尘、光线、空间、种子、具有依、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其他一切精神活动都一样,也都是缘起的。当我们认识到所缘境空,不对“有”生起实在的执著,是无得;此时妄心自然熄灭不起,是无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