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队,博弈的是人脉
古龙先生曾经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造就了精彩的江湖。有江湖必有帮派之分,要么你加入这个帮派,要么你选择那个帮派。想要站在中间?对不起,没你的位置。
当你踏进江湖之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如今的职场俨然也是如此,很多“新鲜人”带着理想走进了“江湖”,用青春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才发现,原来职场并非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不是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进入一个团体后,无论你选择找靠山,还是不找,游戏都从你踏入后开启。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与他一同进入公司的,他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自己却还是停留在基层的小新人。
其实,并非是两者能力相差悬殊,成败的关键差异点往往就是人脉!换句话说是对方更能洞悉情势,懂得“投诚”。什么叫投诚呢?就是当你走入新集体后,通过对集体中派系的了解,迅速判断,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团体。说到投诚,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中,某一方向另外一方投降。其实,投诚与投降在概念上相去甚远,投诚更多的是褒义,带有弃暗投明的意思。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存在谁明谁暗的问题,只是看哪一个阵营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而已。
举例来说,初入某公司,两个利益集团中,一方左右手齐全,身边不乏谋士良将,而另一方则是正谋东山再起,身边缺乏贤才。你要怎么选择呢?去人手齐全的一方,势必是不会被器重的。而本来干得好好的“老将”突然发现有一个和自己位置相同、才能又相差无几的人,为求自保会本能地对新人产生排斥情绪,争斗往往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集团内部有了军师出谋划策,有了骁将冲锋陷阵,那么缺少的是什么?只剩下为人挡挡子弹、当当炮灰的“小兵”了。
如果我们投奔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前线无将,自然会有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员工或是谋臣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力,而是位置!当你站到那个位置后,才会有发挥自身才能的余地,否则纵使是天赐英才也无奈毫无用武之地,不过是浪费了生命和才华而已。
电影《鸿门宴》中,楚霸王项羽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做后盾,手下又有雄兵百万,气吞山河,势如猛虎。张良为何弃此等英雄不顾,反而选择辅佐势单力微的刘邦呢?我们抛开张良对江山社稷危亡的考量,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张良曾言:“范增智谋三倍于我。”可想而知,项羽身旁有此等老臣良士,若要相争,必难全身而退。所以张良很明智地选择辅佐当时身边并无谋臣的刘邦。此后,时代风云变幻,张良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笼络韩信,进而灭楚。到刘邦称帝后,他仍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刘邦对他言听计从,评价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见选择平台对才能的施展是何其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