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当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在德国诞生的时候,这种当时被称为“不用马拉的马车”此后开始不断地出现在欧洲的街头:前小后大的木制车轮,裸露的驾驶舱,它保持了许多马车的特征,而速度却与马车不可同日而语,发动机让车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此时,由畜力到机器的伟大飞跃,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车刚造出来时没有名字,当时的报纸称之为‘轮车’,当地人叫它‘巫车’,因为模样太古怪,谁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德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贝蒂娜·贡德勒女士介绍说。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种“不用马拉的马车”即将成为马路的主宰。为人类服役了几千年的马,终于可以卸下沉重的马鞍。
不过,对于这个技术还不成熟的机器,人们除了好奇和惊叹,更多的是敬而远之。因为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就意味着拥有了没完没了的麻烦:
——以标准的姿势用力摇动手柄,然后迅速退向一边。早期的汽车发动过程就像一个庄重的仪式,既费力,又危险,女性基本无法单独开车。
——不仅如此,那时的司机还必须同时是勇敢的、机智的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不得不“爬到汽车底下”,满手油污地修理。由于这样的性能,他们常常遭到马车夫的嘲笑。
当时的人们根本想象不到,汽车将来会成为一种大众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必须到处巡展自己的产品,戴姆勒公司也不得不做推广活动。19世纪末,汽车发明家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要让这个能自己行走的机器不再只是实验品,要让人们真正步入汽车的时代。
从单缸到多缸,从二冲程到四冲程,发动机的性能逐渐变得高效和稳定。它用澎湃的咆哮声,开启了汽车进化的旅程,并向马车发出挑战。
但随着动力的改善,人们发现,这副马车的驱壳并没有办法支撑起如此强劲的心脏。那时车轮是木制的,外围包了一圈铁。车轮抓地不紧,坐起来非常不舒服,摇晃得厉害,乘客始终在车上蹦。这样蹦着走上几公里,显然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这是我初次尝试不用马拉的陆地交通工具。我乘坐铁轮的戴姆勒牌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花岗石路上行驶,车子的剧烈颠簸使我联想到药水瓶上的说明——服前摇匀。” 一位美国海军少校曾经这样回忆乘坐早期汽车的感受。
速度的提升让颠簸变得更加突显,也让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大打折扣。车轮,面临着一次迫在眉睫的进化。而这次进化,得益于一种至关重要的材料——硫化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