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类“木屐”房屋中间的入口后,可看到被称为“ Atrium”的中庭, “Atelier”(画室)就是由这个词演变而来。称它为中庭,实际上并没有庭院,只是天井的中央部分空着,让阳光得以射入屋内罢了。因为四方圆柱支撑的屋顶中央部分空着,所以下雨的话,会造成积水,所幸罗马降雨的日子相当少。在中庭的中央通常都有小池子,这池子与其说是为了在雨天使用,倒不如说是为了美观。池子四周都是回廊,左右两侧的门并列。因为没有窗户,室内的光线只能自天井射入,由于光线强烈,室内光源也已经足够。
与中庭相对的一个房间,被作为外人与屋主进行商谈的会客室。屋主如果是名门望族或有权势者,在罗马通常都会形成一种极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保护者与被保护者或支持者间的关系。因此每天早上都会有被保护者或者支持者造访,在此进行各种商谈,大多数的罗马家庭都有必要设置这样一个空间。自玄关经过中庭到会客室这部分,可说是家中的公共区域。
对一切都持开放态度的罗马人来说,这么做是因为罗马的气候。会客室没有门,在使用会客室时,只在前后用帘子与外界相分隔,不使用时则将帘子拉开。因此,在踏进中庭后,视线经由会客室可直接深入到内部另一个充满花草的中庭。自环绕于会客室上方的横木望去,正如欣赏画框里的绘画一般。
罗马人所建屋内的私人区域与公共区域,大致上都如上述般并未完全隔开。虽然如此,其中还是有所不同。私人区域同样是以柱间无壁、对外开放的结构为中心,四周建有回廊,后方则有房间环绕,而建有小池子的中央部分为庭院,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中庭四周矗立着许多圆柱,圆柱旁成为适合妇女们工作的地点。被称为“艾色多拉”的部分,设有供奉家中保护神的祭坛,在恺撒家供奉的是代表美的女神维纳斯,旁边则供奉尤里乌斯家族的祖先。相对于现代的欧美人,对神坛与佛坛共存于同一屋檐下司空见惯的日本人,对庭院中这样的陈设会有比较少的不协调感。相对于中庭,私人区域中首先与外界接触的是内庭,即使面积再小的庭院也种有花草,庭院的角落甚至还有流水淙淙的雕刻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