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
罗马祭司阶级的地位,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祭司—祭司—家族祭司—占卜师,女祭司则属于另一体系。恺撒曾在 13岁那年担任过祭司。虽然《李锡尼法》赋予平民在从政界、军界、宗教界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祖父辈即在元老院拥有议员席次的名门望族子弟,仍然具有先天的优势。特别是以强化元老院阶级势力为最终目的的“苏拉改革”,更可明显地看出以元老院议员子弟作为优先考虑对象的倾向。恺撒在舅舅死后递补他的职位,就是前述事实的明证。如此一来, 27岁的恺撒成为祭司。这并不表示他的一切行动均与宗教有关。正如《罗马人的故事 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述,罗马的祭司阶级并非独立于体制外,除了举行祭典仪式者之其余的人无异于一般市民。当时的大祭司梅特鲁斯 ?皮乌斯与庞培在西班牙共同指挥镇压塞多留之役。
但不管怎么说,除了在祭司阶级内地位的提升外,就任祭司一职对 27岁的恺撒来说还具有其他意义。久违罗马三年的恺撒穿着纯白的托加,站在召开公民大会的罗马广场的讲坛上,成功地摆脱昔日众人的议论。原意为“纯白”之意的“Candid”,在今日西欧一带成为“候选人”一词的起源。
由于在罗马官场通常起步于 30岁, 27岁的恺撒虽然说是候选人,但算不上是官职候选人。他符合资格的是军团内的长官——大队长的候选人。大队长手下有 6名百人队队长,也就是指挥 600名士兵的军中长官,每一军团有 10名大队长。
于是恺撒当选了大队长这一职务,今后将不须倚靠亲戚关系就可成为幕僚的一员。不管谁想担任军团的总指挥,均需要从大队长的职位做起。
此时虽说恺撒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只是 15名祭司之一,以及被视为战略单位的两个军团的 20位大队长之一。目前他的晋升完全未受到关注,即使已经 27岁,尤里乌斯 ?恺撒晋升的速度也只限于此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