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并不是个永不失手的人,但他绝不会在同一条河流里跌倒两次。都拉斯战役中由于过于接近敌军补给基地而惨败,这一次他大概不想重蹈覆辙。都拉斯战役后他改变战略,引庞培军离开都拉斯到法萨卢斯进行对决,由此获得了大决战的成功。而这次远征北非,他仍套用了彼时的战略,将诱敌远离大本营乌蒂卡作为首要战术。
恺撒登陆的突尼斯东部,虽不似北部繁荣,但也有诸如哈卓美特姆、大莱普提斯、塔普苏斯等的沿海城市,并非一片荒山野岭。因此无论在哪里上岸,都很有可能遇上敌军。不过距离恺撒的最终目标乌蒂卡城,依然还有 200公里的路程。恺撒并没有在哈卓美特姆北面绵延百余公里的沙滩上登陆,而是选择了从城池诸多的南面上岸。因为只有对守军进行攻击,才能引诱真正的敌人从乌蒂卡城赶来,才能达到调动敌人远离安全的、物资丰富的大本营的最终目的。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需要集结大军,而是首先要让敌人知道恺撒已经来了。在敌人急行 200公里奔赴南部时,恺撒也有了足够的时间让大军陆续抵达。等待援军、寻求战机、一击即中,这才是恺撒的战略。在面临客场作战、敌众我寡等诸多不利因素时,像恺撒这样采取诱敌远离大本营的策略,实在是军队将领战略的不二之选。
不过普通士兵自然无法理解大将的胸中丘壑,而恺撒也并不是一个会向部下说明战略的司令。加上此次出征的第一拨多半是新兵,并不像老兵那样和恺撒心意相通、绝对信任。因而恺撒的战略遭到了年轻新兵们的不满。这种情绪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一、只集结 1.8万名步兵和 2000名骑兵,就出发前往拥有 6万名步兵和 1.5万名骑兵及 120头大象的敌营,这样的司令在他们眼里就是轻率和鲁莽的代名词。对于这一点,士兵们私下议论纷纷。
二、士兵们不满的另一点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在寒冬里最冷的时候打仗。新兵们显然还没意识到,在必要的时候恺撒军出征是从不分酷暑与严寒的。
除了士兵外,庞培余党也没想到恺撒会在 12月末渡海作战。从日历上看,恺撒离开马尔萨拉港的时间是 12月 27日。但是,按照此后一年内开始实行的儒略历所显示的实际季节来看,那时仍是 10月。此时的地中海并不是适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