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塔普苏斯会战成功扫清庞培余党后,恺撒于公元前 46年 4月离开了北非。至此,在恺撒心中,从公元前 49年 1月 12日渡过卢比孔河以来的内战终于画上休止符。鉴于恺撒和庞培之间实际上是“反元老院体制”与“元老院体制”之间的抗争,因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终结。
格拉古兄弟首先指出罗马的内乱是由于元老院体制机能丧失,因此古历史学家阿庇安所著的《罗马史》是从格拉古兄弟开始记述的。可见这也是古罗马人的共识。恺撒虽有超常的思维方式,他这一次也赞同格拉古兄弟的看法。因为在担任执政官的头一年,他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改革就是将格拉古兄弟提案发起的,但由于他们过早去世而停止的《农地法》延续下去。
不过继格拉古兄弟后,所有人都意识到,罗马的问题已严重到不是单靠一两项政策就能改变的地步了。问题的根源在于,罗马独特的共和政体已经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发挥作用。苏拉、西塞罗和恺撒都是这种看法的典型代表。
罗马独特的共和体制是这样的:每年有两位执政官共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由未经选举的所谓“精英”组成的元老院辅助执政官,拥有投票权的公民们构成公民大会,决定国家大事。因为元老院议员大多由行政官员担任,因此罗马政体也被称为“寡头政治”。
布匿战争时期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曾赞扬罗马采用的是理想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分别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点的象征,因此罗马共和政体可谓集三种政体优势于一体。地位仅次于执政官的元老院议员们均由选举产生。凡公民都有参选可能,不分阶级,人人平等,由能力的高低决定权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