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跳水救人时想什么了?(1)

价值的理由 作者:陈嘉映


道德考量你做出一个道德行为,例如,孺子落水,你跳下河塘去救他,是否由于你认为这样做合乎道德标准(“道德”这个词早已被用得遍体鳞伤,没剩下多少健康之处,这里姑妄用之)?

这个问题,无论回答是或否,似乎都不太合适。跳水救人前若先考虑怎么做才合乎道德标准,难免显得有点儿算计。

实际上,跳水救人的义人,媒体的话筒伸到他嘴边,多半回答说他当时什么都没想——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真的。

但似乎也不能因此说他这样做出于道德本能。本能是指人人都会作出同样的反应,可碰上孺子落水,有人掉头不顾,有人围观,并不是谁都立刻跳下去救人。

跳水救人的义人当时什么都没想,主要也不是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来不及考虑。那些有时间从容考虑的事情,说义人是因为某种做法合乎道德标准所以那样去做,同样有点儿奇怪。要不要为灾区人捐款?捐多少?母亲病重,要不要放弃升职的机会回家守护?这些事情我们有时间考虑,实际上也会考虑。但若我去考虑的是怎样做才合乎道德标准,我不像有德,倒像个伪君子。古典小说里常把这号人物当成讥讽的对象。

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我们是在自利和道德之间进行权衡吗?怎么权衡?如果我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可以放弃道德考虑?这似乎不大好。那咱们是不是应当总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这似乎要求过高,我们谁敢说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暴,自己都会说真话,或挺身而出救助朋友,或救助遭受欺凌的人?

我们这样思考问题,难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把道德维度从生活的其他维度如利益、情感等等抽离开来,把它们都放置到我们的对面来比较,仿佛我们是在考虑投资股市,把种种选择摆到自己对面一一加以权衡。

然而,碰到生活中的困境,我们并不是把生活按照道德、利益、能力、情感等等格式划分开来,而是每一次依照具体情况把整个情境分成不同的部分;我们也无法把道德标准完全放到我们对面加以考虑,而总是连同我们自己是什么人一道考虑。例如,我们其实无法脱离自己的能力来谈论德性。拯救自己的灵魂也许无须自己有什么本事,但跳水救人需要,治病救人需要。爱上帝也许无须另有本事,爱你的孩子却需要你会换尿布、煮饭、读懂用药说明。

义人跳水救人,与其说他认为这样做是合乎道德标准的,不如说他依乎本性就跳水救人了。来得及考虑的时候,与其说我们在考量怎样做才符合道德,不如简单说我们在考虑:

我应当怎样做?怎样做才是依乎我本性的做法?“依乎本性”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选择相对而言的——对这位义人来说,孺子落水的时候,他不是面对各种选择,孺子落水和跳水救人就像自然因果一样,自然而至必然,朱熹所谓“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也”。考虑我应当怎么做,并不都是在对象面前挑挑拣拣,仿佛我是谁的问题早已解决;倒不如说,在生活的困境面前,即使看上去一个人是在各种外部可能性中挑挑拣拣,他也仍然是在透视自己的本性。谁达乎从心所欲的境界,事事率性而为,不再挑挑拣拣。

教化而后自然本性、自然、率性,这些词听来悦耳,却也是藏污纳垢之地。难道嫉妒不是人的本性?似乎,贪财贪色也是人的本性,欺软怕硬也是人的本性。日俄战争时,老毛子到咱们东北到处烧杀淫掠,我们却不好说老毛子自然率性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