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从种植园中逃了出来,去了北方,从此之后他逃离了被人奴役的命运。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在纽约和新贝德福德做起了帮助他人搬运货物的工作。在马萨诸塞州的纳塔吉特,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在反奴隶制会议上发表演说的机会。而他也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出色的表现,被人们推选为了马萨诸塞州反奴隶制协会中的一员。之后,他就开始在各地不停穿梭,进行反奴隶制的演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是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此后不久,他就被派往欧洲宣扬废除奴隶制,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几个英国人的帮助,这些人还馈赠了他七百五十美元,而他在回国之后,用这些钱财让自己获得了自由。后来,他还在纽约的罗彻斯特创办了一份报纸,此后他又在华盛顿的《新世纪报》中做编辑,之后,他还在哥伦比亚特区当过过几年执法官。
物质生活的匮乏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人们放松自己精神追求的借口,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从来不应该止于窘迫的经济。只要对知识还有渴求,即使一无所有,成功也不会弃他而去。
在纽约非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瑟罗?威德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有很多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年轻人,在非常繁忙的田间劳动中,成功地抓住了充实大脑和提升精神状态的机会。就我自身来说,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的。在白天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之后,我们蹲坐在火上的水壶旁边,看着炉火,思想就会变得活跃,大脑就会不停地转动,从而让我们从中获得知识。在一个叫做“大松树的糖果屋”外边,我不知道自己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在那里我凭借着从商店中发出的光亮来学习,而这里的老板对人非常友好、善良。在我记忆中,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就是在这里阅读完的。这本书中的全部大事件、变化莫测的时势以及其中英雄人物都对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从此书中获得的各种知识远远要多于任何一本书籍。而这样的情景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就是我用一团破旧的棉絮包裹在没有棉鞋的脚上,在齐膝的雪中艰难地行走到凯斯先生家中借书,以及将书拿到手中时,那无比兴奋的心情。”
可见,当所有的外物随着时间渐渐消逝的时候,只有那追求知识的历程以及从知识中获得的力量可以驻足心间,永不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