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父母规定在外面不许吃冰棍:第一次,在外面孩子看到了冰棍提出要吃,父母没有给;第二次,有同行的朋友,朋友主动给买了,父母同意孩子吃了;第三次,孩子要,父母不给买,孩子央求,有人说情,父母给买了;第四次,孩子要,没给买,孩子就开始闹,闹得声音有点大,父母为了面子,给买了;第五次,孩子闹了父母也没买,孩子闹得更厉害了……这里,规定是有的,可是规定的执行是不一致的。孩子当然会感觉混乱,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当然会去试探这个规定的边界和边界的强度。既然孩子哭闹之后父母就让步了,达到了目的,孩子就会认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持续不断地哭闹!不要以为你让步之后孩子会感谢你,相反,他会更责怪父母,为什么不能立刻满足他的要求,反而要他费这么大的劲儿哭闹。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不要怪孩子不懂事,先要查一下自己是否言行不一致,甚至出尔反尔。
奖惩措施要明确并严格执行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违反了规则、不听话,惩罚一定是有的。挨顿骂、罚站、饿饭,被炉通条、鞋拔子、笤帚疙瘩、鞋底子等臭揍也是有可能的。那么我们听话了、表现好,有没有得到过奖励?笑脸?口头的夸奖?间接的夸奖(例如,对邻居或亲戚夸说自己的孩子好)?礼物?新衣或者玩具?最不济,胡噜头或拍拍肩、背?
有些心理知识或教育知识的人,知道“正向强化”这个词。没有这些知识的人,也知道马戏团里驯兽师使用的方法:没做到,有惩罚;做到了,就应该有奖励!
奖励的技巧
奖励有奖励的技巧,前面提到了笑脸、搂一搂、亲一亲,都是奖励。这里有两个常见的错误的奖励做法,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不要滥夸奖
孩子学会了一个新词,就夸聪明;孩子学会了系鞋带,就说能干、好孩子、乖孩子、真听话、真孝顺……这些概括、总结、定义式的话一定要小心。往小了说,孩子真正的好行为并没有得到正向强化,他会以为自己一好百好;往大了说,孩子的自我认知会极为混乱,对好、乖、聪明等定义会摸不着边际。正确的夸奖是夸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带来的结果,例如夸孩子又会了一个新词、会系鞋带了、学会了一样新本领,或者夸他穿鞋不用大人帮忙,自立了,都可以。